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警惕“妖魔化”医生的倾向

警惕“妖魔化”医生的倾向

2012-08-07 09:52 阅读:1435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最近一家媒体为考察医德医风,导演了茶水验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让白衣天使的形象再一次蒙上阴影。然而,日前全国92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以实验证明:茶水当成尿验,九成化验单呈假阳性。看来问题并非出自医院,而是出自少数媒体的大胆创意。 茶水检

    最近一家媒体为“考察”医德医风,导演了“茶水验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让白衣天使的形象再一次蒙上阴影。然而,日前全国92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以实验证明:茶水当成尿验,九成化验单呈假阳性。看来问题并非出自医院,而是出自少数媒体的“大胆创意”。

    茶水检出尿液才有的毛病,表面上是媒体在医学知识上栽了跟头,但其背后还折射出记者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病态思维。这种思维并非媒体独有,即便是普通百姓,目前不少人也持这种心态。有的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

    不能否认,目前医疗领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收受“红包”、“回扣”和“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但这些问题毕竟是个别现象。放眼各个医院,更多的医生还是秉承良好医德,一心一意为患者问诊把脉,医患关系总体还是和谐的。我国有600多万医务工作者,如果医德真的大滑坡,怎么会有13亿人的健康?怎么会有人均预期寿命72岁的成就?

    很显然,最近几年,一些媒体、一些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已经先入为主,主观将医生“妖魔化”了。

    医疗领域存在一些弊病,“以药养医”体制是病根。病根未除,个别人又动辄“妖魔化”医生,这种浅薄、无知、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医生群体的声誉与身心是一种戕害,但是我们却很少倾听医护人员的“心声”。

    前段时间,《济南日报》策划过“医患关系如何救赎”的圆桌论坛,一位女医生给我打电话,为医生“鸣冤叫屈”。她说,违法乱纪的医生是极少数,高收入的也是少数。因为社会对医生的“妖魔化”,没几个医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从医。眼下,最好的医生出国了,稍好的医生“单干”了,一般的医生还耗在医院。这位女医生的观点虽然有些“过激”和“夸张”,但也从侧面反应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社会的“妖魔化”,他们倍感屈辱、焦躁甚至愤怒。这对民众何尝不是一种伤害!试问,一生之中,有谁能真正离得开医生?

    因为有“妖魔化”医生的倾向,所以才有“茶水验尿”闹剧的上演,这不仅可能恶化本已紧张的医患生态,而且会使更多媒体和群众受到误导,给社会制造不和谐音符。对此我们必须警惕,首先要以善的心态对待医生,修补医患关系。

    当然,作为医护工作者也应该洁身自律,不为被“妖魔化”留下“口实”。在一次座谈会上,济南华圣医院院长王现军阐述了一个观点:医生和患者都要将心比心,医护人员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学会沟通、理解、谦让、宽容,赢得患者的赞誉和信赖。也正是基于此,这家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各类肿瘤的民营医院,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零纠纷、零投诉”的良好记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任何一个社会,医生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因为他们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职责。医生当自爱,社会也要尊重和关爱医生。丑化甚至“妖魔化”医生,既是**,也是社会的耻辱。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