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新京报:“普艾”初见成效,细节仍需努力(2)

新京报:“普艾”初见成效,细节仍需努力(2)

2010-12-07 09:54 阅读:2083 来源:新京报 作者:l****o 责任编辑:lenkoo
[导读] 对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提问,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不能给出正确答案。这说明,虽然知道血液可以传播艾滋病,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血可以导致传播,具体到这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很多人还是比较欠缺。 从本期《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看,现在关于传染病的相关


在艾滋病刚刚出现在我国时,由于它属于性传播疾病,很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有一种鄙视的态度。如今,人们的态度已经有了良好的转变,将他们视为平等的群体,不再歧视。在面对如何对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的问题时,多数人都选择了“不歧视,交往时注意”的答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所谓的不歧视,目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理念上,在实际行动中能否做到,还不得而知。

  近日《南国今报》报道,广西柳州有一个年仅六岁的艾滋孤儿,不仅村里没人敢和他在一起,就是他最亲近的奶奶,也不肯将他接回家,而是让这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一间漏水的屋子里。今年九月孩子本该上学了,可是一些家长却联名**将孩子挡在了校外。

  这篇报道至少说明,要想真正做到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在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无辜的孩子,人们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对于成年人会采取什么态度。人们不能真正和艾滋病人走到一起,其实还是和艾滋病防护知识不足有关,因为和艾滋病人在一起不是吃饭、握手那么单一。很多人担心:假如艾滋病人某处磕破了皮,是否有传染性,人们该如何面对。或者自己某处有了破溃,还能不能接触艾滋病人。特别是一些小的破溃,不易觉察的时候。

检验地带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