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医学进展 > 小儿腹泻病的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药物治疗

2012-05-07 09:35 阅读:2989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低渗透压口服液盐(ORs)和补锌疗法为控制腹泻的两项新进展,加之合理使用抗生素、继续母乳喂养和饮食等,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腹泻治疗进展还包擗妇新一代轮状病毒疫苗、抗分泌药物、微生态制剂及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低渗透压口服液盐(ORs)和补锌疗法为控制腹泻的两项新进展,加之合理使用抗生素、继续母乳喂养和饮食等,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腹泻治疗进展还包擗妇新一代轮状病毒疫苗、抗分泌药物、微生态制剂及止吐药物的应用。现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作一介绍。

    1.小儿腹泻病病因治疗

    腹泻的发生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感染、过敏、先天性酶缺陷、免疫缺陷、肿瘤、药物等因素有关,其中以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感染因素又以肠道内感染为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细菌和病毒较为多见。据调查,农村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排序依次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和志贺菌,而北京市病原依次为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

    1.1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病原包括轮状病毒、肠道病毒、杯状病毒及星状病毒等。寒冷季节80%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不用抗生素治疗。

    1.2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包括致腹泻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非伤寒沙门菌及气单胞菌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病原体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因此,抗菌药物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特异性病原选用(表1)。由于病原学诊断时间长或阳性率低,临床医师一般会根据临床特点选择相应药物。急性水样便腹泻(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行液体疗法患儿可自愈。黏脓、脓血便(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选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需要抗菌药治疗的腹泻包括痢疾,霍乱,婴儿沙门菌肠炎,其他侵袭性细菌所致的腹泻,其他非侵袭性细菌性腹泻重症,新生儿、小婴儿腹泻等。另外,根据国内细菌耐药率监测,磺胺耐药率较高(54.4%~74.8%),且易引起过敏性皮炎,故近年来,临床多选用加酶的广谱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大肠杆菌肠炎和痢疾。
 

    1.3寄生虫感染

    多引起迁延性或慢性腹泻。常见寄生虫有蓝氏贾第鞭毛虫、小隐孢子虫、环孢子虫子属、溶组织阿米巴、贝氏等孢子虫属及粪类圆线虫等。

    蓝氏贾第鞭毛虫应用盐酸米帕林、甲硝唑或呋喃唑酮治疗。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应用甲硝唑后继续用双碘喹啉。隐孢子虫应用大蒜素治疗。粪类圆线虫应用噻苯达唑。

    1.4真菌感染

    致腹泻真菌包括念珠菌、曲菌和毛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应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口服治疗。

    2.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补充锌、铁、维生素PP、A、C、B1、B12和叶酸等。
    WHO强调,对急性腹泻患儿,每天补充含元素锌制剂20 mg(6个月以下每天10 mg),服用10~14天,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严重程度,并可在随后的2~个月预防腹泻的再次发生。不管何种类型或者持续多长时间的腹泻都需要补锌。其作用机制:
    (1)锌离子可减少NO的生成,从而减少其对细胞的损伤,保护肠黏膜;
    (2)通过降低胃肠激素分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环磷酸鸟苷浓度,促进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吸收可能与肠渗透压、肠黏膜酶功能、加强局部肠道免疫、抑制细菌繁殖和早期清除肠道细菌有关,从而在腹泻中发挥作用。

    3.肠黏膜保护药

    目前研究认为,蒙脱石粉有助于缩短慢性腹泻病程,并可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其作用机制:
    (1)覆盖于肠道黏膜表面,增加黏膜厚度;
    (2)刺激黏液分泌,降低其降解速度,增强黏液屏障功能;
    (3)除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外,还可扶植厌氧菌,维护肠道微生态屏障,阻止致病菌定植等。

    4.微生态调节制剂或菌群调节剂

    具有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其天然生物屏障作用。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研究表明,急性感染性腹泻时,益生菌可使腹泻持续时间缩短16.8~30.5 h,其中乳酸杆菌GG株是最有效的微生态制剂。有研究显示,乳酸杆菌GG株、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鲍氏酵母菌能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但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的婴儿,大剂量给予活菌治疗也存在潜在危险,应慎用。菌群调节剂有消耗肠内氧分、促进厌氧菌或菌群生长作用,如乳果糖等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乳糖和蔗糖促进乳杆菌生长。

    5.消旋卡多曲和轮状病毒疫苗

    消旋卡多曲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口服该药后仅作用于外周脑啡肽,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且对胃肠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用于水样腹泻或分泌性腹泻。另外,一般认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