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医学进展 > 黄芪调血压妙在剂量

黄芪调血压妙在剂量

2011-12-07 10:41 阅读:35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广泛用于脾肺气虚、表虚卫气不固、外科疮疡之气血不足证、各种疾病所致水肿以及粉丝、消渴等疾,运用得当,其功立见。余师石恩骏通过多年观察,认识到本品治疗高血压、低血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广泛用于脾肺气虚、表虚卫气不固、外科疮疡之气血不足证、各种疾病所致水肿以及风湿、消渴等疾,运用得当,其功立见。余师石恩骏通过多年观察,认识到本品治疗高血压、低血压病取效之关键在于剂量,若能灵活掌握,果断施治,多收良效。

    黄芪治疗低血压,较为理想,然用于高血压一疾却似于理不通。其实不然,石恩骏认为高血压不可拘于肝阳一说。实际上,久服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类药无效者,要考虑有气虚等证型之可能。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运不力,血流不畅,久则成瘀;气虚则运化无力,膏梁厚味变生痰浊。痰瘀黏附脉络血管,络道狭窄,遂有高血压症之形成。可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加减。对于低血压,石恩骏一般多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论治,轻用黄芪配合附子等药,多能痊愈。一降一升,权在剂量之选择,盖因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有双向调节之力,重用(30克)则降压,轻用(10~15克)则升压,不可不辨。

    [病案举例]

    艾某某,女,35岁,农民。形体肥胖,素有高血压,来诊前曾服用各种降压西药及平肝潜阳类中药多剂,血压不降(一般波动在160~180/100~120mmHg),诸症不减。刻诊:头晕头涨,面白,胸闷,乏力,四肢稍麻木,舌淡苔白脉细涩,诊为气虚兼夹瘀浊,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化裁。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葛根18克,升麻6克,丹参15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30克,甘草5克,5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缓解,血压下降至140/90mmHg,嘱仍予原方15剂继服善后巩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