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瑞典研究:你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瑞典研究:你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2014-05-07 15:25 阅读:863 来源:医学论坛网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那就错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人们常常误认为他们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但实际却不是。 主导语言的主要模式是预先模式,也就是说说话人有意识的,首先考虑自己要说什么,然后再说出来,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说话实际上并

    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那就错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人们常常误认为他们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但实际却不是。
 


    主导语言的主要模式是预先模式,也就是说说话人有意识的,首先考虑自己要说什么,然后再说出来,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说话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有计划的,我们常常是通过听到什么,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因此,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认知科学家 Andreas Lind 和他的同事希望能了解,如果当某个人说出一个单词,但是听到的却是另外一个单词的时候,会发生过什么,“如果我们是用听觉反馈来比较校对特定语言,那么这种错误应该很快就会被发现,”他说,“但是,如果听觉反馈是这个动态解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错误就不会被发现。”

    就此研究人员展开了研究, Lind 等人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参加一个称为 Stroop 的测验,在这个测验中,参与者需要看一个单词:“red”,但这个词是用蓝色显示的,然后说出这个单词的颜色,比如这个例子就是说出蓝色,在检测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耳机听到自己的回答,然后记录下这些回答, Lind 有时会播放错误的回答,令参与者对这些错误的回答作出听觉反馈。 Lind 还选择了“grey”和“green”(瑞典语为 grå  和  grön  ),因为这两个词的声音相似,但有不同的含义。

    之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深入的实验,他们令参与者听到一个新单词,然后突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提问,问他们刚才他们说了什么,是否能发现检测开关。如果声控软件捕获的时机恰恰好--也就是错误的单词在参与者开始说话的5-20毫秒内,这样在85%未检测到的情况里,参与者认为自己说了错误的那个单词,这表明说话的人需要听到自己的声音,来帮助确定特殊的含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 Lind 表示,他对这一研究发现并不感到惊讶,“当你说一件事,但听到自己清楚地说别的东西的时候,这种作用不可忽视”他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