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美因茨大学的Jürgen Pohl教授及其同事在12月份的《临床胃肠病与肝病学杂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非镇静结肠镜检查中,接受注水盲肠插管的患者中需要镇痛药物者少于接受空气注入的患者。
Pohl教授等人对连续116例接受筛查、监测或诊断性结肠镜操作且选择不接受操作前镇静的门诊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随后在需要时随机接受标准的结肠内注入空气或注水操作,均使用温水(37℃)来扩张结肠,并在到达盲肠时停止供气。“如在注水后5 min内结肠腔能见度仍不佳,并且内镜医师认为继续向前推进结肠镜存在风险,则将水泵关闭,并注入空气完成操作”,这些案例被记录为失败。在操作过程中,对两组患者每隔2~3min评估一次不适以及是否需要镇静和(或)镇痛,结果以0~10分量表表示,数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结果显示, 116例结肠镜操作中有104例(89.7%)到达盲肠。“注水组在结肠镜插入过程中要求镇静的患者数明显较少(8.6% vs. 34.5%;P=0.003)”。注水组的平均最高疼痛评分也较低(2.8 vs. 4.2;P=0.02),注水队列中使用的镇静和(或)镇痛药物较少(P=0.02)。但注水组盲肠插管完成率显著低于空气注入组(82.8% vs. 96.5%;P=0.03),注水组有10例操作被视为失败。Pohl教授解释道,这10例失败的操作是在“残余粪便与注入的水混合的情况下发生的,并因此影响了能见度,使得在操作困难阶段无法安全地进一步推进”,在将水吸出并注入空气后完成了后续操作。在插入内镜过程中,患者需要腹部压迫或改变体位的比例无显著组间差异,两组的恢复时间也相似。
研究者推测,在操作困难区域和(或)因悬浮的残余粪便导致视野不清的情况下,如适当注入空气提高能见度,可能会提高注水组的成功率。“然而,考虑到必须保证提高时间效率,注水结肠镜的操作时间较长仍是一个主要问题。”
研究者总结认为,注水操作可减轻结肠镜操作中的疼痛和不适,但存在操作完成率降低、操作时间延长的缺陷。
原文地址: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8052/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