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诊疗指南 > 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

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

2013-11-07 16:34 阅读:1604 来源:爱爱医 作者:道**然 责任编辑:道法自然
[导读] 《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内容预览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年)介绍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 作者: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 朱俊 杨艳敏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由中华

《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内容预览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年)介绍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

    作者: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 朱俊 杨艳敏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完成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1(5): 363-376].本文简述该《共识》的总体理念和特点,以帮助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好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共识》制定指导思想

    《共识》以最新指南、循证医学和我国资料为理论基础,以基层临床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最新理念,提供实用处理指导,定位为科学的应用性共识。根据这样的指导原则,《共识》的编写注重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新理念,同时也介绍了标准化的诊治流程。由于在这一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多,因此《共识》虽然参考了国际某些指南,但更重视我国的资料和专家意见。鉴于《共识》的读者主要为基层临床医务工作者,所以在撰写中刻意避免了大量的理论论述,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表述方式,而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以条理化的方式给出了诊治建议。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

    血液动力学第一原则 国际心肺复苏及相关指南均明确提出,处理心律失常要首先考虑血液动力学状态。《共识》反复强调这一点。该原则使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流程与常规处理有一些不同。如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强烈推荐紧急终止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采用电复律。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则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手段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心房颤动(房颤)复律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电复律。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使用药物。

    重视基础心脏病和诱因 在现代心律失常处理的理念中,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涉及预后和处理策略。同时要平衡基础疾病与心律失常处理的关系。虽然在顺序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可先可后,但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给予明确处理,尤其是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处理也要根具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而进行不同处理。如房颤药物转复,《共识》提出无器质性心脏病可用普罗帕酮或伊布利特,反之则应用胺碘酮。《共识》还提出选择药物应将安全性作为首要考量因素。

    正确处理效益与风险和治疗矛盾 《共识》提出,“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评价风险与效益是任何紧急处理心律失常的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未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同时这种判断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有所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合理正确用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中,药物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要根据上述原则而有所不同。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要到位(包括剂量和用法),但也不主张完全依赖药物。当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或合用另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宜考虑采用非药物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搏等。”

    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医师应同时对预防给予指导 《共识》除了提出短时预防措施外,指出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适合起搏或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医师应该给出建议。

    强调“二分法”处理心律失常

    若心律失常本身造成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是首要任务。有些心律失常可引发患者不可耐受的症状,也须采取终止措施,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明显的房颤等。但对所有急性心律失常,治疗目的是否都是将其彻底消除?在各论的诊治要点中,《共识》不但给出了应该处理但被忽略的意见,也指出了一些不应过于积极处理的情况。

    临床将病情加重归于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的现象十分常见,因而就有了不问窦速原因而减慢心律的做法。窦速往往是某种病理状态的代偿,如果没有去除病因而强行减慢心律,其结果往往是造成血液动力学恶化。因此《共识》强调了寻找并处理引起窦速病因和诱因的重要性,如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等。

    关于房颤处理,《共识》也提出了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策略:“对于大多数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患者都应控制心室率”.“急性复律的指征为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房颤;血液动力学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初发或阵发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如没有转复的禁忌证,也可复律。”

    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消除室早并不能证实可以改善预后。因此从总体上看,当今的诊疗趋势是不主张过于积极地处理,尤其是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不诱发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室早。《共识》特别指明,即使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室早,也并不主张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是更应重视改善缺血等治疗。

    突出“紧急”处理特点,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程序与常规处理有所区别。由于患者病情紧急,不易获得完整病史,不允许医师进行详细检查,而若耽误时间,很可能将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诊治流程和措施上,都有一些特殊之处。

    宽QRS心动过速是紧急处理的难题。根据国际指南和我国具体情况,《共识》给出了处理流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直接电复律。血液动力学稳定者,除病史信息外,行12导联心电图,鉴别要点是室房分离,《共识》未提出用其他更复杂的流程进行鉴别。“若无室房分离或无法判断,不要求紧急情况下精确诊断,按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处理”.这样就避免了由于诊断问题而延误治疗或采用了不适当的措施。

    尖端扭转性室速与一般多形室速极易混淆。根据国内外的各项指南和建议,《共识》制定了鉴别流程图,强调了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测量QT间期的重要性。在鉴别诊断之后,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治疗。

《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全文下载: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2391961.html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