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6月6日电(记者周梦榕)中小学生办护眼小报、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锻炼眼部肌肉、定期监测视力、开通咨询电话……中国各地采取防控措施,控制中小学生“小眼镜”族的数量快速增长,一些城市的学生视力不良率已开始出现下降。
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人数世界第一。最近的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各学段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其中视力不良基本就是近视。在高考体检中,因自身原因,被限考的学生有七成多是因为近视。
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鼻子上架着厚厚的“啤酒瓶底”,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小眼镜族”。今年6月6日是中国第16个“爱眼日”。在多年连续不断的重视和努力下,中国一些城市青少年近视低龄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对青少年视力进行综合干预,在全市100多个班级设立观察组和内外对照组。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干预组近视检出率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下降了7%、4。1%、1%。其中小学二年级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下降9。7个百分点,五年级学生下降3。11个百分点。
负责综合干预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止中心是公益性的专职服务机构,中心负责人杨莉华说,综合干预包括三级监测、三项康复、家长学校中心三方共管等内容,使防止持续有效。中心以学校为阵地,跟踪筛查青少年视力,**每年拨款400万元,根据实绩,购买企业服务,免费对青少年开展预防、康复、矫治工作。
据了解,中心配备8台流动服务车、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目前已经为50多万名学生进行了视力和动态屈光分类监测,区分出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及其轻重程度,并分别为30多万名学生建立了《视力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学生和家长对预防视力低下采取干预措施。
北京为控制“小眼镜”数量,要求各校在每个学期调整一次课桌椅高度,每周2-4节体育课,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每天在学校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以保护学生视力。来自北京市卫生局的资料称,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和速度都有所放缓,原来每年上升3个百分点,下降到了去年上升0。87个百分点。
广州一些学校,将音乐课、英语口语课、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美术课等能够在户外上的课程都搬到户外上。让学生多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城市甚至将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为评选三好生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未达标的学生不能参加评选。
各地教育部门都将近视眼防控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视力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卫计委门则以预防为主,立足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目前,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据了解,2007年5月,中国***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称,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杨莉华说,这个目标实现仍有难度。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