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害怕去医院打针。护士穿着白大褂、拿着针头扎屁股的情景总是让年少的我心生恐惧。5岁那年,我曾从注射室一路逃出医院,又被父亲抓回去,身强力壮的两位护士阿姨将我按在床上,针头不由分说地就扎了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学会了打针时不哭不闹,但内心那种恐惧感却并没有丝毫减轻。18岁那年,离开家乡读大学。入学体检时,要抽血化验,排在队伍中,我不停地给自己加油鼓劲。等快轮到这里时,从采血室里出来一个男生,龇牙咧嘴地按着胳膊,大喊:"好疼啊,都肿了!"这下,刚才的自我鼓励全白费了。看着针头进入胳膊,我开始出汗,等护士说"可以了"时,我已经开始眼睛发黑,一站起来就晕倒在地。醒来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名护士使劲按着我的人中。我躺在走廊的临时床位上,周围围满了不熟识的同学。只听其中一人大喊:"被扎晕的那个醒了,班长快来一下!"那一刻,我觉得好丢人,从此更不喜欢打针抽血了。
前些日子,因为怀孕要抽血做检查,去医院前3天我就开始紧张,和家人说:"我不想抽血,一抽会晕倒的。"最后,为了肚子里的孩子,我只得带着糖水、巧克力,由家人陪着去了妇产医院。看着护士掏出针头,我没有出息地说:"护士,我晕血。"面前的护士轻轻微笑,说:"别怕,一下就好了,把头扭过去别看。"护士这句话让我受到了鼓励,来不及有什么感觉,就听她说:"已经好了,没事吧,你坐在边上休息一下,如果不舒服马上跟我说。"5分钟过去了,我高兴地走出了采血室。
后来几次抽血,我都会想起那位护士温柔的安慰,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终于克服了恐惧。原来,有时病人只是需要医护人员一句简单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