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称手机致癌嫌疑大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称手机致癌嫌疑大

2012-02-06 08:58 阅读:1603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世卫组织下属研究机构认为手机辐射可能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联 ●本地肿瘤专家释疑,此研究仅为可能,并未提出确凿证据,广大市民无需过虑 ●有研究证实,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的脑电流确有干扰,现代人应学会控手机而非手机控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卫组织下属研究机构认为手机辐射可能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联

    ●本地肿瘤专家释疑,此研究仅为“可能”,并未提出确凿证据,广大市民无需过虑

    ●有研究证实,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的脑电流确有干扰,现代人应学会“控手机”而非“手机控”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物”,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这也是世卫组织首次为手机辐射定性。一时间,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关于手机辐射,多年来一直纷争不断,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其“致癌可能性”?它对人体还存在哪些潜在风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专家认为,大家对此不必杯弓蛇影,但现代人应学会“控手机”,而非成为“手机控”。

    手机致脑瘤?暂无确凿证据

    据IARC发布的评估报告称,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无线电频率电磁场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而这种电磁场可能增加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虽然目前为止,手机致癌还只停留在“可能”层面上,但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这一划分和发现手机对健康的潜在后果,对长期的研究非常重要。”IARC主管克利斯朵夫·瓦尔德如此说。

    “首先,广大终日使用手机的市民不必惊慌,因为看懂评估报告很重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陈忠平主任介绍,这条信息仅仅是众多研究结果中的一条,与其意见相左的结论也不在少数;其次,所谓“可能致癌物”,更多是排除了手机绝对“清白”的可能性,给予手机用户必要的安全提醒,而非一口咬死,认定打手机多了就会致癌。

    “有关联不等于因果关系成立,就像EB病毒、家族遗传等都与鼻咽癌相关,但不能构成确凿的因果关系。现在针对手机与肿瘤的研究更多只是对采集来的样本进行分析、统计,还处在‘摆现象’层面,不可能轻易下出很权威的结论。”他认为。

    他表示,之前曾有报告指出,手机使用过频或使得人体增加患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脑部肿瘤的可能,但事实是,目前这三类脑部肿瘤的致病因素都还没有完全明确。

    “神经胶质瘤有研究认为或与病毒感染相关;脑膜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被猜测或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还可能因外伤而引起;听神经瘤则表现为有家族遗传倾向。”陈忠平主任说,但目前所有的结论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最后定论,所以推到手机头上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不过如果‘致癌可能性’的重点是落在‘可能性’上,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他说,毕竟也没有足够证据可以把手机从疑凶堆里“摘出来”。

    手机辐射

    确会干扰脑电流


    陈忠平主任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人脑存在影响是很可能的。“人脑本身有属于自己的脑电流,而手机在贴近耳朵使用时,所产生的外加电磁场或对人的脑电流产生干扰和影响。”他说。

    据了解,瑞士科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的脑电流的确有干扰,这一效应在使用者睡眠期间尤其显著。在半个小时的试验期间,研究人员不断开、关手机类似电磁场,同时观察睡眠状态中受试者的脑电流。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脑电流频谱在几分钟内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好处还是坏处,或者好处坏处都没有,谁也说不上来。”陈忠平主任说:“作为神经外科专家,也曾撰写过手机与肿瘤相关的论文,但我自己就每天都在拿手机打电话,平常心看待手机就好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