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沟通是医生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法宝。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理解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方法,取得患者全方位的配合,得到最佳的疗效,需要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故事一:有时无声胜有声
时间可以改变年轮,可以沉淀梦想,可以淡忘苦难,也可以创造奇迹!因为沟通创造的“奇迹”很多,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与一位晚期喉癌患者的沟通。
他50多岁,眼角刻划着岁月的印记,来到病房的时候很安静,好像他的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眼神的空洞虚无,让旁人倍感凄凉。
起先,他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他的眼睛就那么空洞地望着那一瓶瓶液体,目不转睛。我知道他是一位喉癌患者,不能讲话,以致我与他沟通时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无法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不知道怎样敲开那紧闭的内心世界。不过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于是,我拿起纸和笔,来到他的病床旁,轻轻地说:“叔叔,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方萌,这是给您的纸和笔,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在上面。”他的双眼放出了一丝异样的光彩。他写到:“好的。”没有再写其他。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每天都会到他的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依然一天天的沉默着。转机是在我值夜班那天。
那是今年的一个夏夜,我正在看一级护理病人的病历,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他进来了,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道“我很疼”.我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后,我安抚他回病房睡觉,他一动不动,我此时才注意到他眼里噙满泪水,我给他一把椅子让他坐下,这时他如同孩童一般嘤嘤地哭了起来,显得有无尽的委屈和遗憾。
我就静静地坐在他旁边,等待他平静。我猜想也许他是因为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而哭泣;亦或是思念家里的亲人;又或者是心理太多的委屈无处宣泄。大约过了五分钟,他在纸上写了“谢谢,我去睡觉了”.我知道他心理一定有太多东西,委屈,隐忍。我护送他回到病房,给他盖好被子,第一次我看到他害羞地笑了。我微笑着回应道:“好好睡觉,做个好梦,有任何不舒服请你叫我!”
以后的每一天,他都主动跟我们交流,书写他的需要,他的感受。我们科的感恩墙上写满了他对我们的感谢!我知道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应,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沟通是护理服务的核心。当病人选择我们为他做护理服务时,我们不会再因病人对我们的不信任而泄气,我们用微笑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去回应他们,最终让他们信任我们。当部分病人因为没有家属陪同不能外出吃饭时,我们会热心地帮他们打电话订餐;当一些病人因为治愈率不高而郁郁寡欢时,我们会耐心地和他们聊天,减少他们的焦虑,减轻他们的悲伤。
不知不觉,他们不再质疑我们,这就是奇迹!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奇迹,也是为病人创造的奇迹。后来,病人会因为我没有上班而开始询问我的行程;因为我感冒而热心地拿出他们的感冒药;会因为我没有时间吃饭而主动拿出他们的水果……原来我同样也被他们关心着,惦记着。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被他们接纳了。有句话说,好的态度成就了好的护理服务,而好的护理服务来源于好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
方萌 湖北省肿瘤医院腹部内科
故事二:医学是“温暖”的科学
不知从何时起,医生成了用“三机(诊疗靠机器、机械照搬指南、迷信统计随机”),靠“三屏(大中小)”的“科学医生”;医学成了“医生—脏器”、“医生—疾病”、“ 金属—肉体”的“ 无人医学”;而病人则成了某种疾病或某个脏器的载体。在这种诊疗模式下,医生与患者之间少了交流与沟通,医院仅仅是化验与检查的地方,病人真的是来看病,而不是“看医生”.
“ 医学是‘温暖’的科学”,这是在医院“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启动仪式上,顾晋教授在他的讲演中提到的。“温暖”是什么?它提醒我们,医学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检查结果,在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记得有位同事曾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一次就医经历。那是一所部队医院,硬件设施自不必说,让她感到不同的是,接待她的那些年轻护士们,都亲切地叫她——阿姨。“阿姨您来了”,“阿姨您这边坐”,一声声听似普通的问候,仿佛是你邻家或朋友的闺女在招呼你,一种久违的亲切与温暖。接下来的过程依旧是化验、交费、开药……,但我能感觉到,这是一次愉快的就医经历。
在这里,这种对医患沟通细节的把握,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它恰恰提示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作用,不亚于医生的专业素质本身。试想,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让医患沟通更加深入、更加充分,那对方也会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也许,有效的沟通很难从根本上化解目前的医患矛盾,但它会是一剂润滑剂,或是一个调色板,为和谐当前的医疗环境增添一抹暖色。
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科
故事三:沟通,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导医扶着一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弯腰捧腹、痛苦**的中年妇女进诊室,家属介绍,她昨夜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未眠。通过详尽的问诊和细致的查体,我初步拟诊右侧尿路结石。肌注一支黄体酮后,就告知患者要喝足了开水去做B超和尿常规检查,明确结石的大小和具**置后,才好作下一步治疗计划。
B超报告显示,右肾盂见多枚小结石并积水,右中上段输尿管扩张,中段直径约0.9 cm,下段显示不清。尿常规见镜下血尿(+++)。
我画了张简单的示意图,告知患者:你患的是右侧尿路结石,并且结石已经在右输尿管中段梗阻,致右中上段输尿管扩张、右肾盂积水,长此以往不仅是疼痛问题,你的右肾都可能会报废。治疗有保守排石、碎石、手术取石等几种办法,我打算用保守总攻排石法试一试,但需要你的配合。
看了我画的示意图,听了我的治疗计划,患者顺从地说:“需要我怎么配合,你尽管吩咐。”
“我马上要给你静脉点滴液体,其中加一支促使尿量增加的速尿(**)和一支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的阿托品,需要你在服用肾石通颗粒的同时大量喝开水。待你有尿意了,就开始不停地跳动,希望增多的尿量把梗阻在右输尿管中段的结石从已经松弛舒张的输尿管冲刷到膀胱。待你尿快憋不住的时候,下腹加点压力,使憋胀了的膀胱用尽可能大的压力把结石随尿一起排出体外。如果你配合得不好,总攻排石失败,那就只好准备手术了”.
患者听明白了自己疾病的预后,我的治疗计划成功与否的利害关系,就言听计从地每一个细节都认真配合治疗。终于在跳得双脚都酸软的时候,感觉疼痛缓解了;然后坚持到尿快憋不住的时候,在小腹一加压,就顺利地把“老鼠屎”般大小的结石排了出来。
B超复查显示,双侧输尿管通畅,右肾盂积水消退。尿常规检查也未见异常。
拿着复查报告单,患者激动地说:“谢谢您!保住了我的右肾。”
我说,是全靠你自己积极配合,才保住了你的右肾,以后可别忘记要经常喝开水哦!
通过这一病例,我又一次感受到,沟通是医生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法宝。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理解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方法,取得患者全方位的配合,得到最佳的疗效,需要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曹汛 浙江省金华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