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2015-04-06 19:21 阅读:1559 来源:中新网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医生应培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并建议每个科室配备一位临床心理工作者,以此来应对因压力而出现的职业倦怠。

    日前,四川一位医生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而自缢身亡。在令人痛心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再次关注医生这一职业。重压之下的中国医生如何纾困?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卫生副主任张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应培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并建议每个科室配备一位临床心理工作者,以此来应对因压力而出现的职业倦怠。

    “医生要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并罗列出重点按照轻重次序缓解”,张岚说,医务人员在自己压力应对和情绪管理时,需要有“问题意识”,医者为患者服务,也要关注自己。
 


    同时,张岚认为医院应当将医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个科室要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未来不仅是关注病人,也要关注医生自己”.

    据《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医生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近五成人感觉“非常累”.

    当前,中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情况,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往往在其身心健康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医务人员中建立‘巴林特小组’也是舒缓医生压力的重要方法”,张岚介绍,“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由14至15名医生作为成员成立“***小组”,小组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组成,一名组员讲述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经历的医患困惑,然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从而达成共同认识,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

    在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中,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张岚表示,在这样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如找安静之处、准备纸巾等,同时,医生需要换位思考,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眼神及肢体动作,这些非语言的东西,在传递时消息也很重要”.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在中国首创启动了“阳光医院”的项目,增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社会性关怀的能力。作为全国四大心理卫生中心之一,该院心理卫生中心承担着“阳光医院”项目研发、培训全院乃至全国医护人员的功能

   (原文标题: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