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致癌因素追踪一:使用手机会增加脑部肿瘤风险吗?

致癌因素追踪一:使用手机会增加脑部肿瘤风险吗?

2015-03-06 17:51 阅读:802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环境因素导致了美国70%-80%的癌症病例的发生和死亡。尽管大部分的环境致癌因素可归为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暴露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的分支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

    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环境因素导致了美国70%-80%的癌症病例的发生和死亡。尽管大部分的环境致癌因素可归为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暴露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的分支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出了107种致癌物质,包括烟草,石棉,苯,砷,电离辐射及紫外照射等。

    但是另外一些环境暴露或化学物质的致癌风险仍不明确。对公众普遍担忧的问题:如手机辐射,人造甜味剂及生活用品中常见的丙二酚能导致癌症吗?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一致结论。根据Medscape上总结的研究结果,将带您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关注。

    使用手机会增加脑部肿瘤的患病率吗?

    研究得出矛盾结果

    尽管调查使用手机与脑部肿瘤关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20年,但专家们的观点仍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有些专家认为手机不可能增加患脑部肿瘤风险,因为手机普遍被使用的这几十年脑部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长,而且手机所产生的辐射并不会对人体的DNA造成损害。另外的专家认为,流行病学及细胞水平研究结果等可靠数据证明,使用手机确实增加了脑部肿瘤发病风险,同时指出数据表明脑部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过去的二十年,手机的使用呈现**性增长。国际电信联盟估计至2014年底全球共有70亿部手机正在被使用,这使得解决这场争议的紧迫性大大加强。

    公众对手机致癌的担心可以追溯到我们刚使用手机的那个年代。1992年, David Reynard**手机制造商NEC公司,这是美国首例**手机制造商的案件,**的原因是他的妻子Susan因使用手机而得了脑瘤(后来死于该疾病)。**未受理此案,因为其提供的证据不充分。然而此案件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手机可能会产生的生物学影响的认识不足。

    哥伦比亚大学肿瘤内科学副教授Siddhartha Mukherjee博士是《百病之王:癌症传》这篇文章的作者。他解释道,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最难点就是阐明常见暴露(如手机的辐射)与罕见肿瘤之间的关系。

    一种阐明这种关系的方法是病例对照研究,分为使用手机的有脑肿瘤及无脑肿瘤人群,分析手机辐射在脑瘤发病中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

    对照研究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环境卫生机构的负责人Michael Kundi博士在2009年的一篇文献中 ,荟萃分析了此前10年中的25个调查使用手机和脑肿瘤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两个研究跟踪评估手机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7 ].Kundi博士发现,总的说来胶质瘤、听神经瘤的风险增加,但一些个人研究的结果却截然相反。例如,2005年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与胶质瘤相关的风险降低相关,这意味着手机有保护脑部的作用,也没有增加低级别胶质瘤或脑膜瘤高风险。[ 18 ] 但是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肿瘤学家和肿瘤科教授Lennart Hardell博士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群发展为听神经瘤、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的风险显著增加[19,20].

    Kundi 博士在撰写该综述时,结论写得很谨慎。他指出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开始显示出增加肿瘤的风险,尤其是脑部肿瘤”.他也意识到从公众健康的角度上来看,脑部肿瘤风险的增加是个大问题,但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这种风险现在还非常小。

    2010年,我们期待已久的 Interphone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探索肿瘤与手机辐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21].专家们期待Interphone研究能清楚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却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该研究共有13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参与,持续长达10年,其**入组5117例脑瘤患者,5634例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常规使用手机的人群患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的风险降低,但过渡使用手机的人群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升高。

    总的来说, Interphone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存在系统缺陷。Mukherjee博士曾在**上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从生物学上来说,这样的结果同时成立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常规使用手机人群癌症发病率下降,而频繁使用手机却会增加癌症风险?

    此外,当研究的补充数据(主要研究数据没有提到的)发表后,更复杂的画面出现了。例如,常规手机用户打电话的一侧脸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更大。

    Hardell博士研究组201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该研究汇总分析了从1997到2003和从2007到2009的确诊为恶性脑肿瘤的两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手机和无绳电话可使神经胶质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那些使用手机超过25年的人[ 22 ].

    动物实验

    除了病例对照研究,动物试验及遗传学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手机发出的辐射是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不同,它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直接导致DNA损伤。手机发出的射频能量通常在450-2700mhz范围,这是足以引发化学反应的。探索现手机射频对试验室动物影响的研究发不支持其与特异性癌症的相关性[ 23 ],但是,目前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手机辐射足以造成大鼠脑细胞的损伤[ 24 ].

    射频能量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比从动物研究中搜集的结论更微妙。手机辐射的能量可能在细胞上留下印记,并间接影响肿瘤——例如,减少抵御癌症的蛋白质生成或通过微小但显著的方式改变大脑的化学成分。

    例如,脑研究专家、马里兰州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主任Nora Volkow博士,于2011年发表在JAMA的一项研究,通过让47个受试者将手机放置耳朵旁边,来测定手机射频能量是否会改变大脑的活动会 [ 25 ] .Volkow博士发现,50分钟的暴露于通话中的手机,与正常状态的相比,在靠近通话天线的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提供关于手机使用的潜在致癌作用的信息,它至少表明使用手机可以对人体脑功能产生影响。

    同样,研究人员发现,手机辐射可以使人体在细胞水平上产生许多变化,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变化是否可以用来预测癌症的风险[ 26 ].例如,一些研究显示手机辐射水平可以改变染色质结构——一种含有DNA和蛋白质有助于调节基因表达和预防DNA损伤的遗传物质。但是其它研究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癌症发生风险[ 27-29 ].

    专家怎么说?

    那专家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世界卫生组织分支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发言人Véronique Terrasse表示,该机构在流行病学和动物研究的基础,分辩出由手机产生的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电磁射频频段。该类致癌风险被定义为”2B“,这意味着其因果关系被认为是可信的,但偶然性、偏移误差、混杂因素不能排除。

    纽约州立奥尔巴尼大学环境健康科学教授David Carpenter博士认为IARC对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的分类应改为 ”可能致癌“.

    ”对使用手机10年或者更久人群的研究一致表明,他们更可能患神经胶质瘤,“Carpenter博士说。鉴于脑肿瘤生长缓慢,”我们还不知道手机辐射的长期影响,但随着我们使用手机时间的延长,我们患脑肿瘤的风险有增加的趋势。“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名誉教授和化学高级研究员Denis Henshaw博士(现已退休),认为使用手机和脑肿瘤的风险之间的联系是可信的,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虽然对个人来说患脑肿瘤的风险很小,即使是长期使用手机带来的双倍的脑瘤风险才有公共卫生意义。但是我认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手机辐射致癌风险的分类应提高到2A(可能致癌物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Leeka Kheifets博士认为,鉴于目前的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手机致癌风险的分类可能是正确的。”手机使用并不是成人脑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可以肯定的“ Kheifets博士说。

    除非有进一步的证据,谨慎的对待手机辐射致癌风险可能是明智的。”人们不应该对此过分恐慌,但也有简单的方法来减少对手机的暴露,比如使用耳机或座。“Carpenter 博士说。”鉴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系列的辐射,比如来自我们的电脑,WiFi信号,以及常用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所以限制暴露是特别重要的。“总结论

    手机有致脑肿瘤的风险貌似可信。研究证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该领域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论和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7. Kundi M. The controversy about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cancer.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9;117:316-324. Abstract

    18. Christensen HC, Schu?z J, Kosteljanetz M, et al. Cellular telephones and risk for brain tumors: a population-based, incident case-control study. Neurology. 2005;64:1189-1195. Abstract

    19. Hardell L, Carlberg M, Hansson Mild K. Pooled **ysis of two case-control studies on the use of cellular and cordless telephones and the risk of benign brain tumours diagnosed during 1997-2003. Int J Oncol. 2006;28:509-518. Abstract

   20. Hardell L, Carlberg M, Hansson Mild K. Pooled **ysis of two case-control studies on use of cellular and cordless telephones and the risk for malignant brain tumours diagnosed in 1997-2003.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06;79:630-639. Abstract

   21. INTERPHONE Study Group. Brain tumour risk in relation to mobile telephone use: results of the INTERPHONE intern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 Int J Epidemiol. 2010;39:675-694. Abstract

   22. Hardell L, Carlberg M. Mobile phone and cordless phone use and the risk for glioma—**ysis of pooled case-control studies in Sweden, 1997-2003 and 2007-2009. Pathophysiology. 2014;22:1-13. Abstract

   23. Zook BC, Simmens SJ. The effects of pulsed 860 MHz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neurogenic tumors in rats. Radiat Res. 2006;165:608-615. Abstract

   24. Salford LG, Brun AE, Eberhardt JL, Malmgren L, Persson BR. Nerve cell damage in mammalian brain after exposure to microwaves from GSM mobile phon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3;111:881-883. Abstract

   25. Volkow ND, Tomasi D, Wang **, et al. Effects of cell phone radiofrequency signal exposure on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JAMA. 2011;305:808-813. Abstract

   26. Santini MT, Rainaldi G, Indovina PL. Cellular effects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t J Radiat Biol. 2009;85:294-313. Abstract

   27. Belyaev IY, Markovà E, Hillert L, Malmgren LO, Persson BR. Microwaves from UMTS/GSM mobile phones induce long-lasting inhibition of 53BP1/gamma-H2AX DNA repair foci in human lymphocytes. Bioelectromagnetics. 2009;30:129-41. Abstract

   28. Belyaev I, Hillert L, Protopopova M, et al. 915 MHz microwaves and 50 Hz magnetic field affect chromatin conformation and 53BP1 foci in human lymphocytes from hypersensitive and healthy persons. Bioelectromagnetics. 2005;26:173-184. Abstract

   29. Xu S, Chen G, Chen C, et al. Cell type-dependent induction of DNA damage by 1800 MHz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does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cellular dysfunctions. PLoS One. 2013;8:e54906.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