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罗小年:怎么做硕士研究生

罗小年:怎么做硕士研究生

2014-01-06 11:24 阅读:1612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科学网电子杂志转载了学者王进的文章:《二流本科的一流硕士梦》。笔者同意作者的许多观点,也想以一个过来人和导师的身份,谈谈自己对精神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一些看法。

        科学网电子杂志转载了学者王进的文章:《二流本科的一流硕士梦》。笔者同意作者的许多观点,也想以一个过来人和导师的身份,谈谈自己对精神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一些看法。

    硕士研究生的3年学习,是精神科医师进入专业领域的开始阶段,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我自己就最怀念读研究生的时光,当年的同学、师兄弟不经意中给了我许多帮助。所谓“二流本科的一流硕士梦”的说法,似乎不妥当。本科生能够考入好学校攻读研究生,应该就不是二流了,至于好学校培养的研究生是否都是一流,也不一定。严格地说,学校没有一流、二流,只有高考录取分“一本、”二本“,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一本“,笔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来自”一本“学校的,也有来自”二本“学校的,就目前学习的结果看,来自”二本“的学生比”一本“的好,当然这都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学习、研究做得好的研究生都具备如下的特点:1、坦诚、朴实的人品;2、能够主动学习;3,敢于战胜困难。这些特点基本是品质方面的,导师对这些方面难以有所作为。

    如果具备了这些特点,机会也合适,研究生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例如我的一个硕士研究生,他本科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在河北省属于”二本“学校),由于研究生期间学习刻苦,成功地完成了硕士论文,并根据硕士论文撰写了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刊载在SCI和SSCI收录的杂志上,其中一篇获得首届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施维雅优秀论文二等奖。从学术业绩上看,似乎属于优秀的研究生,但是他肯定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我以为,能考入研究生的同学,智力应该都没有问题,做好研究生,人品非常重要。

    研究生的姓氏是研究,不知道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可以算失败的研究生。研究的发展过程有这样一些经历:申请课题、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研究生的三年难以完成这样一个研究周期,这三方面的工作如果都能涉及,对研究生的发展应该很有好处。这三方面的工作,只有论文写作对研究生有直接的功利,能够直接被计算成绩。有的学生只惦记写论文,这样是本末倒置,没有课题申请就难以开展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有论文。我经常用我们医院一个研究生的事例教育自己的研究生:他在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就参与导师的课题申报,参与标书的撰写和其他事物性工作,后来这个学生也有很好的学术成绩。研究生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做出来的,所以我只是说做研究生,而不是读研究生。研究生应该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才干,乐于参与各种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工作,这对研究生的成长极其重要。

    学者王进认为:经过三年学习,”二流本科“要变成真正的”一流硕士“,从一开始就要精心设计。对这个观点我有不同意见,精心设计不一定就有好结果。例如,当年对上述学生的培养,就没有什么刻意的设计,我只知道督促他完成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对他后面学习并发表SCI论文的师妹也是这么要求的。没有刻意设计的研究生,发展都很好,刻意设计的研究生却没有发展好。看到前面研究生都有SCI,我对后而的一个研究生设置了应该发表SCI的计划,这个研究生口头上没有任何意见,也许是害怕写SCI,就是不行动,由于没有做不好,当然没有好的论文。研究生都是大学毕业生,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作为研究生导师,只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研究生顺着导师的指点,有可能发展得很好,也可能不那么突出。关键的是,研究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有很好学术成绩的研究生肯定有这样的过程,发表文章不太成功的研究生不一定没有这样的过程,千万不可以学术成绩评论研究生的能力,我们医院培养的研究生,有的当年也没有发表什么论文,后来发展很好,他们都有这样的过程。决定研究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研究生本人的学习态度,研究态度和工作态度。

    培养研究生不是工厂生产机器,千篇一律。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工作,不同性格的研究生可能对某个具体工作的适应情况不一样,研究生的成长与自己遇到的机会也有一些关系,对这个问题,研究生应该有充分准备。对其他医院我不太了解,在我们医院,许多导师做得比我好,例如杨蕴萍老师、李占江老师和王传跃老师,其他一些研究生导师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怎么指点好研究生,一直是困惑我的大问题。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得到大家(包括研究生)的批评,使研究生和导师都得到帮助。

    (罗小年。 怎么做硕士研究生[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2(002): 141-14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