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文献点评—初探“垂宁方”对 PRL 型垂体瘤内源性差异 miRNA 水平的调节作用

文献点评—初探“垂宁方”对 PRL 型垂体瘤内源性差异 miRNA 水平的调节作用

2018-12-05 13:40 阅读:2375 来源:爱爱医 作者:齐学帆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该文献研究通过临床选取 30名服用“垂宁方” 1 年、疗效较为显著的患者 ,以 30 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比较他们的血清内源性差异miRNA的表达水平
该文献研究通过临床选取 30名服用“垂宁方” 1 年、疗效较为显著的患者 ,以 30 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分别检测比较他们的血清内源性差异miRNA的表达水平,来探索“垂宁方”对 PRL 型垂体瘤内源性差异 miRNA水平的调节作用。

作者研究对象选取不当,探讨“垂宁方” 对PRL 型垂体瘤内源性差异 miRNA水平作用应该不能只选择疗效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该对所有用药的 PRL型垂体瘤患者都纳入研究。否则本项研究只是针对于疗效好的患者,不能代表所有 PRL 型垂体瘤患者。

PRL 型垂体瘤患者组: 女 28 例,男 2例,年龄区间: 18 ~ 48 岁,平均年龄: 32. 20 岁; 健康志愿者组: 女 27 例,男 3 例,年龄区间: 18 ~ 49 岁,平均年龄 31. 77 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减少性别年龄不同导致的研究误差。

但是一般资料比较作者没有说明采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只是说明一下比较结果,给读者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并且研究本事是通过事实来提供证据,作者应该将比较方法进行说明。

治疗后 PRL 型垂体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内源性差异 miRNA 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也存在统计学问题,统计学方法不详。并且作者没有对治疗前PRL 型垂体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内源性差异 miRNA 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如果术前两组研究对象数据比较差异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那么此项研究就没有了研究价值。

研究结论“垂宁方”说明使治疗前明显下调的差异性 miRNA 在治疗后明显上调 ,但是作者在研究中没有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所以作者研究结论不成立。





点评文献:初探“垂宁方”对 PRL 型垂体瘤内源性差异 miRNA水平的调节作用。文献作者:段家峰, 张秋娟 ,徐川, 施扬。发表期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年第 13 卷第 6 期:802-805。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