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出血:
1、临床表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头痛、神志不清、流涎甚至一侧肢体偏瘫。
2、CT表现:
急性期(<1周):均匀高密度,CT值60-80HU,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占位明显。
慢性期(2周-2个月):高密度血肿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第4周为等密度或低密度,水肿减轻,占位效应减轻,环形强化。
囊变期(>2个月):残腔呈脑积液密度,圆形或条带状,无水肿及占位。
3、MRI表现:
超急性期(<6小时):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急性期(7小时-3天):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极低信号。
亚急性期(3天-4周):
早期:T1WI周边为高信号,中心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
晚期: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4周):囊肿形成后,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低信号。
二、脑挫裂伤:
1、临床表现:外伤后立即昏迷,时间较长。颅高压症状明显,可有偏瘫、失语等。
2、CT表现:
局部呈大小、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内散在分布的片状高密度影。
3、MRI表现:同脑出血不同时期信号。
三、脑膜瘤:
1、临床表现:成年女性多见,临床可有头痛、视力下降、癫痫等。
2、CT表现:
圆形或分叶状,近颅骨或硬脑膜,平扫多为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周边多有水肿,增强呈显著均匀强化。
3、MRI表现:
T1WI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水肿为长T1长T2信号,肿瘤与水肿间可见低信号环。内部信号不均匀。
四、转移瘤 :
1、临床表现:以中老年多见。原发肿瘤史,出现头痛、肢体麻木、行走障碍,意识不清等。
2、CT表现:
平扫可为高等低混杂密度,一般为多发,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周围多有水肿,小肿瘤大水肿为特征。增强多呈结节或环状、不规则强化。
3、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广泛,占位明显。
五、生殖细胞瘤:
1、临床表现:好发于10-20Y女性,松果体或鞍上区多见。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
2、CT表现:
第三脑室后部圆形,边缘清楚,不均匀高密度,钙化达70%,增强呈均匀一致强化,可见脑水肿。
3、MRI表现:
第三脑室后部长T1长T2信号,水肿不明显。
六、髓母细胞瘤:
1、临床表现:多发于15Y以下儿童。多位于小脑,出现头痛、呕吐、行走不稳等症状。
2、CT表现:
后颅窝中线区,边缘清楚,平扫稍高或等密度,周围有水肿,增强均匀增强,第四脑室闭塞,幕上脑室扩大。
3、MRI表现:肿瘤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
本文转载自新乡医学影像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