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白,又称尿浊,是指小便混浊,色白如疳浆,尿时无疼痛,小便常规检验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常因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的小便干燥后呈现白色痕迹而被发现,多见于乳食积滞、嗜食肥甘之幼儿,在冬天寒冷季节容易被家长发现,尿常规检验提示有草酸钙、磷酸钙结晶。
1 小儿尿白的病因病机
小儿尿白在中医学中尚无恰当的病名,根据其表现,可归于“精气下泄”的范畴。病因病机有三:
(1)偏食,平时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失健,积滞不化,清浊不分,清浊俱下而致小儿尿白,正如明代·万密斋《片玉心书》曰:“初出有微红色,良久澄白如泔,此由乳食损脾元,清浊不分证现”。
(2)嗜食辛辣之品,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水湿之气内浸,郁而化热,或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潴留,郁而化热,形成湿热,湿热之邪既可固阻中焦,致脾不升清而清浊俱下,又可扰乱下焦,致封藏失职,致精微物质随尿排出而成小儿尿白。
(3)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虚则不能摄精,或脾虚气陷则清阳不开,精气不布,谷气下流,精微外泄皆可形成小儿尿白。
2 小儿尿白的证型分类
2.1 乳食积滞
尿白如米泔样,不思乳食,或呕吐 馊食,腹胀,夜卧不宁,舌质淡红,苔腻,脉滑。
2.2 湿热下注
尿液混浊,尿时有阻滞或灼热感,胸脘痞闷,口干不欲多饮,大便溏泄不爽,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3 脾虚气陷
尿色如白浆,小腹坠胀,纳差便溏,或脱肛,神倦气短,面色无华,尿意不畅,乏力汗多,舌质淡,苔白,脉弱。
3 小儿尿白的治疗
小儿尿白乃水谷精微下泄之状,实者因积滞不化,湿热下注,虚者因运化失常、气陷之故,实者当清利,虚者宜补益。
3.1 乳食积滞证
轻症只需饮食有节,勿食肥甘过度,一旦积滞消失,脾运化正常,分清泌浊,尿液即清,不治自愈,若重症,可用保济丸加减消食消滞。
3.2 湿热下注证
治宜清热利湿,通利膀胱,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减或八正散加减。
3.3 脾虚气陷证
治宜补中益气、升清,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总之,小儿尿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证,只要审证求因,找准病因,辨证施治,定能药到病除。
长期以来,人类得以生存往往会面临高水平的基因突变,而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详细]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唯一一种治疗严重先天***粒细胞减少症(S...[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