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现状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现状

2012-06-05 14:58 阅读:5604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特点是临床上有表现不典型的上腹痛和(或)不适,有剑突下压痛。内镜下存在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糜烂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特点是临床上有表现不典型的上腹痛和(或)不适,有剑突下压痛。内镜下存在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糜烂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隆起,直径多<1cm,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域和移行区,与胃的长轴走向一致。组织学上多伴有上皮增生或肠化,再生的腺管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现就目前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介入治疗

    1.1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热极治疗
    内镜下热极治疗是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使与热探头表面接触的病变组织因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导致组织凝固、炭化、坏死,从而灼除病变,其安全性可通过设定热极治疗时间和治疗温度而实现,凝固深度有自限性,治疗时热探头表面能防止粘连,并避免与正常胃黏膜脱离时出现撕裂现象。如武育卫等报道采用内镜下热极治疗118例疣状胃炎,1个月后复查胃镜,可见原病灶处有新生黏膜上皮,无明显纤维瘢痕形成,1次治愈率为95.8%,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内镜下热极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经济有效的方法。

    1.2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射频治疗
    利用射频治疗仪电极头周围产生90~100℃高温,通过热传导使电极附近组织脱水、气化和固缩,以至无菌性坏死。射频治疗具有以下优点:射频电极头不易使组织炭化,从而不易产生粘连;无污染,不产生烟雾、电火花及刺激性气味;在工作时不发热,不会损伤内镜。如魏鸿雁报道30例患者106处病变经射频治疗1~3次,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26例随访2年,其中20例消化症状已消失,6例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复发;4例失访。说明内镜下射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

    1.3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微波治疗
    微波使生物体(包括细胞中)的极性分子振荡而产生能量。其能量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微波分为亚毫米波、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四种。临床上常用的是分米波(935~2 450)的热效应,以不同剂量的局部加热达到止痛、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肿瘤、组织凝固汽化等治疗作用。如姜帆等报道12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病人使用微波治疗的效果,均经病理诊断,10枚以下疣状胃炎者45例,11~19枚疣状胃炎者54例,20枚及以上者23例。一次性治愈者114例,20枚以上者有8例,经2次微波治疗完全治愈。120例病人经术后3个月~1年复查,仅2例复发。说明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新的安全面有效的方法,它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严重并发症。

    1.4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
    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治疗,其原理是电流通过离子化的氩气将其导向靶组织产生高温凝固或止血。与常规的电凝方法相比,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息肉、隆起病变等方面具有以下优点:
    ①不接触创面,没有组织粘连;
    ②连续性凝固,组织损伤深度限制在3mm内;
    ③氩等离子束不仅可沿电极轴向直线扩散,还可以侧向(横向与纵向)、甚至“拐弯”扩散;
    ④无汽化现象,穿孔危险更小;
    ⑤无炭化现象,有利于伤口愈合;
    ⑥视线更好,无异味干扰。
    吴会超等报道38例隆起糜烂性胃炎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采用药物治疗,无论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还是隆起病灶变化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穿孔、出血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该方法简便、易于掌握、近期观察有明显疗效,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1.5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
    利用高频电凝发生器通过电凝电极与隆起糜烂接触,使蛋白变性凝固,组织坏死脱落,以达到平伏疣状隆起的目的。而同时给予制酸、黏膜保护剂,可使胃黏膜炎症改善,上皮修复,以达到治愈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目的。如程秋云等报道采用高频电凝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39例,治愈33例(84.62%),好转6例(15.38%),总有效率为100%。无穿孔、出血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认为电凝术联合药物治疗确实安全有效,临床所需设备简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2.1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隆起糜烂性胃炎与Hp相关,周庆南等报道Hp感染率慢性隆起糜烂胃炎组为66.67%(52/7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为31.25%(25/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感染后自发清除少见,易致慢性胃炎的长期存在。长期Hp感染所致的炎性及免疫反应可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多数研究表明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的炎性反应,防止萎缩和肠化进一步发展。如许应坤等报道正规根除Hp治疗组有效率(92.3%)显著好于对症处理组(26.9%),说明Hp感染与隆起糜烂性胃炎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对隆起糜烂性胃炎有效。

    2.2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药物(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目前认为可能与Hp感染、胃酸过多、胆汁返流、变态反应及机械刺激等多种损害因素有关。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pH值、提供抗生素发挥作用的最佳胃内环境。胃黏膜保护药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作用,促进胃黏膜多糖、黏蛋白合成,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PGE)及生长抑素含量,起到保护胃黏膜上皮的作用,而且可抑制Hp的生长。如陈建芝等报道雷尼替丁加硫糖铝以及奥美拉唑胶囊加麦滋林-S颗粒均能有效地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

    2.3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中药
    疣状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病证范畴。本病根本的病理变化乃脾胃虚弱、瘀血内结,治疗上予健脾和胃、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如王文凡报道采用益胃活血方治疗48例疣状胃炎,总有效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收到较好疗效。

    3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联合治疗

    以上各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如中药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总之,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方法很多,但它们均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长期疗效观察。因此,只有从根本上阐明病因和发病机制,才能真正找到一个有效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止恶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