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务社工——为医患关系“排雷”

医务社工——为医患关系“排雷”

2014-11-05 15:52 阅读:815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在上海,有这样一批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在急诊科、儿童专科等医患矛盾高发的区域,他们及时介入,用专业解释与人文关怀,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上海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导医指路、嘘寒问暖,正逐步发展为医改的社会支持系统。 听了解

    在上海,有这样一批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在急诊科、儿童专科等医患矛盾高发的区域,他们及时介入,用专业解释与人文关怀,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上海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导医指路、嘘寒问暖,正逐步发展为医改的社会支持系统。

    “听了解释,我们就安心了”

    罗磊,香港大学社工系毕业,2011年加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工部。每周,他都会带着志愿者到急诊科“救火”.

    有一位来自江西的女青年,因车祸造成全身多处骨折,情况一度危急。被送到长征医院急诊后,她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晚,第二天转到康复治疗室,当天晚上又转回重症监护室。医生匆忙中对家属交代了一句“需要再观察一下”,就去照看患者了。这位女青年的父母、丈夫、哥哥都以为她病情恶化,哭喊着要冲进重症监护室。被拦在外面后,他们因为害怕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而情绪激动,场面眼看就要失控。

    就在这时,罗磊带着志愿者王莉赶到。王莉是长征医院退休的护士长,经验丰富。她把家属们拉到旁边的休息室里,罗磊负责安抚家属情绪,为他们倒水,王莉则解释说:“转回重症监护室,不是因为病情加重,而是因为患者颅内高压,在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测仪器守护下会更安全,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慢慢地,几位家属的情绪稳定下来,女青年的丈夫对罗磊和王莉说:“听了你们的解释,我们就安心了。”

    长征医院另一位社工计芳曾是急诊科护士,她特别能体会急诊科的苦处:“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没听见病人家属问话,有时听见了却没空回答,往往会被别人误以为‘甩脸子'’摆架子‘。”

    长征医院门诊部兼社工部主任柴双坦承,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是最容易发生医患矛盾的地方,对社工和志愿者的需求巨大。但因为目前人力有限,社工部的两个社工只能轮流去急诊科支援。为此,他们招募了一批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培训后让他们每天在急诊科“值班”.

    “很多时候,病人家属不是对医疗救治过程有意见,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加深。”柴双说。

    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书记方秉华说,第六人民医院建立的医患沟通小组有一句口号:架起一座桥,拆掉一堵墙。这是所有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的心愿,拆掉因缺乏沟通而横亘在医患间的误解之墙,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以诚换诚的医患和谐之桥。

    “你们是好人,不能怪你们”

    每周三下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大楼里,都会举行一场特殊的会议:重疑难病患家长小组会。会议是由该院心脏外科的社工李娅茜发起的。

    李娅茜是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在工作的短短几年里,她切身体会到社工及时介入对缓解医患矛盾至关重要。

    来自浙江的小宝(化名)6岁,因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时,病情已很严重。医生征得家长同意后,冒着高风险进行手术,但不幸的是,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医生会诊的结果是,孩子可能熬不过1周。

    李娅茜得知医生的会诊结果后,决定对孩子的父亲进行干预。她跟医生沟通,让孩子的父亲进监护室看望孩子,同时由医生向他详细说明病情。当时,孩子的父亲较为平静地接受了事实。

    但李娅茜知道,不可能只靠一次安慰就缓解孩子父亲的情绪。于是,她每天看望孩子的父亲,不断开导、宽解他。得知他还欠医院医药费后,李娅茜与医院商量,允许他分期还钱,以缓解压力。

    孩子终于不行了。那天,李娅茜提早跟监护室的护士说好,在一个单独的隔间里,让孩子的父亲带着孩子的衣服来送最后一程。李娅茜说,通知孩子父亲时,他的眼睛瞬时发红,见到安静躺着的孩子,他只是默默流泪,温柔地为孩子换好衣服。然后,他跟护士一起通过特别通道,把孩子送走。孩子离开许久,他依然站在原地。李娅茜轻轻喊他一声,他如梦初醒,回过头来,说了一声“谢谢”.

    后来,他告诉李娅茜,本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都要来上海跟医院讨个说法。可是,他主动说服他们不要来。他对李娅茜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们不能怪你们。”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季庆英说,该院心脏外科每年要做3700例手术,90%以上的孩子来自外省市,孩子的父母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医生忙、护士忙,社工和志愿者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