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周国平: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

周国平: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

2014-09-05 11:13 阅读:3588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无论发展得如何好,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19世纪以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如今随着人类寿命的整体延长,退化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即因器官衰老造成的,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 在疾病谱发生变化

    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无论发展得如何好,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19世纪以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如今随着人类寿命的整体延长,退化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即因器官衰老造成的,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

    在疾病谱发生变化的同时,医患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医生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事实上,患者的身体需要治疗,心灵更需要安慰。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对医生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没能感受到医生的同情心,他的心情会沮丧到极点,会觉得世界是丑恶的、人生是可悲的,而反之,就会对世界和人生产生信心。因此医生应该用哲学方式进行思考,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与关怀。

    古代的医学是哲学,现代的医学是科学,后现代的医学应该是哲学和科学的统一。医学院的医学生应该把哲学课作为必修课,一个好医生应该同时是一个头脑智慧、心灵丰富的哲人。

    我们总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但我认为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也就是说能治的病要去治,治不了的病要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给予生命的关怀。这需要根据医学的局限性来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让医患形成共识。

    如今的许多医患**,尤其是因患者死亡造成的医患**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患方不能用冷静的态度来面对死亡。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死亡都有着回避的态度,一旦有不可治的疾病,就因为来日不多而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直接拒绝、不承认自己患有绝症,将所有希望寄于医学,认为医生是可以包治百病的。

    除去医患**这一部分,单从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而言,完全依靠医生来疏导和解决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在西方,面对死亡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信仰和宗教,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相信灵魂是有去处的,处在这种情景下会比较平静,不会恐慌;二是哲学方式,一个看明白了人生道理的人,知道死亡是自然的事,会有更好的心态。而在我国,后一种方式会更简单易行,如果大家都能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更让患者和家属在最后阶段真正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