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自2005年问世以来,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种“肠促胰素类似物”的降糖机制除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之外,还能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减轻体重,这使它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更具优势,尤其适用于那些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恶心和呕吐等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它的使用。如何最大程度的减轻GLP-1受体激动剂所致恶心呕吐呢?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GLP-1受体激动剂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有所差异。
这里列举了一些减轻GLP-1激动剂所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方法1:当使用速效利拉鲁肽或艾塞那肽时,选择合适的剂量递增方案。
在LEAD-6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0.6mg/天的剂量注射一周后剂量增加到1.2mg/天,继续注射至少一周后再次增加到1.8mg/天(达最大剂量),艾塞那肽组给予速效艾塞那肽5?g(一天两次)的剂量连续注射四周后剂量增加到10?g /天(一天两次)。
方法2:临时给予止吐药。
在一项健康受试者参与的回顾性开放、平行、单剂量的1期临床试验中,所有受试者均被给予10mcg的单剂量速效艾塞那肽。在该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艾塞那肽+止吐药组(在艾塞那肽注射前30分钟给予8mg昂丹司琼+10mg胃复安)和艾塞那肽组。结果显示:艾塞那肽+止吐药组出现恶心(16.7% vs 61.7%)、呕吐(6.7% vs 38.3%)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艾塞那肽组(P值均小于0.01)。尽管这并不能作为一项长期解决方案,但如果权衡之后发现短期内使用止吐药的潜在获益要大于其潜在风险和相关费用,那么可以考虑对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加用止吐药。
方法3:考虑更换同类型的其他产品。
恶心症状持续的时间可因药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LEAD-6试验结果显示,在经过6周的治疗之后,利拉鲁肽组患者出现恶心症状的比例降至10%以下,然而艾塞那肽组患者直到22周以后才达到相同程度。试验结束时,利拉鲁肽组与艾塞那肽组患者出现恶心症状的比例分别为2.5%和8.6%。因此如果患者对某种GLP-1激动剂的耐受性较差,可以考虑更换同类型的其他产品。
方法4:为患者提供临床用药咨询对于改善不良反应也有一定帮助。
例如,经常鼓励患者缓慢进食,注意力集中,控制食量及进食速度。告知患者减少食量减慢进食速度。对服用艾塞那肽的患者来说,应在用餐前一小时内给药,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给药时间,确定不良反应程度最轻的适宜给药时间。
临床医生通过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定能帮助患者将GLP-1激动剂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详细]
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