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资源 > 【PPT】针灸处方原则 - 医学资源下载

【PPT】针灸处方原则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04 05:00 阅读:932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针灸处方原则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Rny1215 资源分类:医学 - 中医科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63M 关注入数:1094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PPT】针灸处方原则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Rny1215
资源分类:医学 - 中医科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63M
关注入数:1094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下载人数:290人
上传日期:2013-01-03 00:08:09
【ppt】针灸处方原则 針 灸 處 方 原 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醫醫療部 羅國正 醫師 WHO所建議的針灸適應症 (一)、痛症: 關節炎,風濕痛, 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 落枕,項痛,肩痛,五十肩,凝肩,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投手肘,腕痛, 肋間神經痛,背痛,腰痛, 退化性膝痛, 坐骨神經痛, 跟腱周圍炎,足底痛,扭傷, 神經痛,肌肉痠痛,肌腱炎, 退化性關節炎, 外傷後遺症,運動傷害,癌症疼痛, 慢性痠痛,頑固疼痛等。 (二)、耳鼻喉疾患: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重聽,耳鳴,眩 暈,梅尼爾氏症候群等。 (三)、腸胃系統: 胃痛,呃逆,便秘,泄瀉,痔瘡,消化性功能障 礙等。 (四)、呼吸系統: 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咽喉炎,久咳,胸 悶,梅 核氣等。 (五)、精神系統: 失眠,焦慮,精神官能症,神經衰弱,性機能障能障礙等。 (六)、神經系統: 顏面神經麻痺,腦中風後遺症,偏癱,肌肉萎縮,帕金森氏病,手足麻木,腦性麻痺,頸椎壓迫候群,腕隧道 症候群,神經功能障礙等。 (七)、皮膚系統: 過敏性皮膚炎,帶狀皰疹疼痛,痤瘡,全身癢疹等 。 (八)、婦科系統: 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等。 學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針灸六要 一、辨證精 二、取穴準 三、手法明 四、善妙用 五、病適應 六、貴於恆 行針 所謂行針,指進針達到一定深度後,所進行的各種手法操作,目的在於使患者產生針感即酸麻重脹等感覺,或使已有的針感進一步加强或向遠處傳導,從而產生療效。 行針基本手法: 捻轉法: - 將針體水平方向左右轉動。 提插法: -將針體垂直方向上下運動。 得氣 指針刺入穴位後所產生的特殊感覺和反應,如受術者的酸麻脹痛等感覺,術者持針手下的沉緊澀跳動的等感應,得氣關係到療效,一般來說,得氣較不得氣效果好,得氣快,效果快;得氣慢,效果慢。 選穴原則 近部取穴 是指在病症或病變的局部或鄰近部位選取穴位,《素問.骨空論》說:腰痛不可以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 。 肩痛:取肩髃、肩髎、臑俞、天宗 膝痛:取梁丘、膝眼、陽陵泉 壓痛點選穴,即是以壓痛點作為取穴和施術的部位,此即《靈樞.經筋》治療痺痛之“以痛為輸”的方法,應用時又分穴位壓痛選穴和非穴位壓痛選穴 。 穴位壓痛:穴位壓痛點既可用於疾病的診斷,又可用於疾病的治療。 非穴位壓痛:非穴位壓痛也稱“阿是穴”。明.樓英之《醫學綱目》有:“渾身疼痛,但於痛處針,不怕經穴,須避筋骨,穴名天應穴。”,多用於痛症、痺症。 遠部取穴 是在離病變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如《靈樞.終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膕。” 本經取穴 凡是經脈循行的部位(包括臟腑、器官和體表諸部位)發生疾病,就可在其經脈上選取穴位進行治療,稱之為“本經取穴”。 案例: 頭痛:諸陽經循行到頭,但在頭部的分布卻不同。臨床要根據疼痛的部位,確定屬於何經病變,然后再選取穴位。陽明經脈循髮際至額顱,故前頭痛為“陽明頭痛”,治取頭維、合谷、解谿等穴。 頭痛:少陽經脈佈於頭之兩側,故偏頭痛稱為“少陽頭痛”,治取率谷、中渚、俠谿等穴;太陽經脈循行於頭枕部,故後頭痛為“太陽頭痛”,治取天柱、申脈、後谿等穴。 頭痛:足厥陰經脈與督脈會於巔,故頭頂痛為“厥陰頭痛”,治取百會、太衝等穴;腎主骨生髓,通於腦,故腦內痛為“少陰頭痛”,治取湧泉、太谿等穴。 異經取穴 某經或其所屬的臟腑器官發生病變,取其相表裡經上的腧穴進行治療,稱為表裡經取穴。如鼻病屬手陽明經病,常選取本經腧穴合谷,配手太陰經穴列缺;胃痛屬足陽明經病變,常選取本經穴足三里,配足太陰經穴公孫。 異經取穴 在病位確定之後,再結合病因病機選取穴位,如胃痛屬胃腑病變,治療應取足陽明經穴足三里。若因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所致者,則同時應取足厥陰經穴太衝,疏肝解鬱,使胃不受侮,而胃痛可止。 同名經取穴 某臟腑在病位確定之後,在治療時除取本經腧穴外,還可取與其經絡名稱相同經脈的經穴。其原理源於名稱相同的經絡相互溝通、交會,如手足名稱相同的陽經交會於頭面部,手足名稱相同的陰經均交會於胸部。 同名經取穴 胃痛、胃脘脹滿,既可取足三里,又可取合谷;脇肋部疼痛,既可取陽陵泉,又可取支溝等等。 交叉取穴 即左右交叉取穴,也就是說肢體左側部位有病,取肢體右側部位的腧穴進行治療;右側有病,取肢體左側部位的腧穴進行治療。此法基於《內經》中的“巨刺”和“繆刺”法。 交叉取穴 (1)按經取穴:選取病變經脈對側經脈上的經穴。如:左側牙痛,取右側合谷;左側面癱,即右側合谷、外關。 (2)取與病變部位相對應的腧穴。如左肩髃處痛,取右側肩髃治之;左手三里處疼痛,取右手三里治之。疼痛部位不在腧穴上,可按阿是穴,取與其相對應的部位治療。 同經相應取穴法 同經即手足名稱相同的經脈。相應,指部位相對應或相似,如手指與足趾,手腕與足踝,肘關節與膝關節,肩關節和髖關節,相互對應,也稱相應。 本法可用於扭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位局限性疼痛症,諸如肌肉的扭傷,經筋的損傷,痺證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均可,效果良好。 對症選穴 針對某些症狀選擇有效的腧穴進行治療,稱之為對症選穴。 常見症狀對症取穴舉例:  胸痛:膻中、內關  失眠:神門、三陰交  咳嗽:天突、尺澤 八會穴 凡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病變,都可取其相聚會的腧穴進行治療。 八會穴 臟會章門 腑會中脘 氣會膻中 血會膈俞 筋會陽陵泉 脈會太淵 骨會大杼 髓會絕骨 八脈交會穴 (1)內關與公孫 (2)足臨泣與外關 (3)後谿與申脈 (4)列缺與照海 交會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故既可治療足太陰脾經和脾臟病證,又可治療足三陰經及其臟腑的病證。 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選取穴位 1.結合解剖部位選穴 如頭痛、頭暈和腦內的病變,可選取百會、四神聰、風府、風池等頭部穴位;眼病可選取眼周圍穴位,如睛明、攢竹、瞳子髎等;耳病可選取耳周圍的穴位,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 2.按神經的走向和分佈取穴 結合臨床和實驗室研究 1.呼吸系統 足三里可以增加肺的通氣量,通氣量比針前增加6.6%,最大通氣量增加20%,故可用於哮喘病。 2.循環系統 內關可調整心律,主要表現在心律快者可使之減慢,慢的可使之加快。如針刺健康人的內關穴,發現原心律在51次/分以下者,針後心律增加;原心律在75次/分以上者,針後心律趨向減慢。 3.消化系統 合谷可調節胃酸,使胃液酸度降低者升高,胃酸缺乏者出現游離酸,胃酸過多者下降,合谷可使食道蠕動增強,內腔直徑增寬。故合谷可調整胃酸和解除食道痙攣。陽陵泉可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 4.泌尿系統 腎俞和照海可增強腎的泌尿功能,故可用於腎炎病的治療。 5.免疫系統 足三里對白血球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可增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和吞噬能力,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機能,有助於抗體的形成。 結合現代醫學中的生理學、病理學選取穴位 腦源性疾病,如腦血管疾病、腦炎後遺症、大腦發育不全、巴金森氏病等,其病變多表現在肢體,現代醫學則認為病變在腦,故這些病都可結合頭部穴位進行治療,如頭針、四神聰、百會、風府、風池。 內臟病中像潰瘍病,其病變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腸,現代醫學認為其與精神因素導致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有關。據此,在治療時,可加手足厥陰經穴和頭部腧穴,如內關、太衝、四神聰。 尺澤 以手平舉之,按取肘中屈臂橫紋中,兩筋骨罅陷中,稍偏向橈側,搯住穴位,令病人屈伸其肘,必在前臂與上臂之關節部,二頭肌之外有橈骨動靜脈,頭靜脈;分布中臂皮下神經,正中神經。 列缺 手側置,先找手陽明經陽谿穴(在脕內橫紋外端上側,兩筋間凹陷中),從陽谿穴往上量取一寸,在內撓骨肌多長屈拇指肌之外側有撓骨動脈,頭靜脈;分佈撓骨神經,外臂皮下神經。 魚際 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大腸經 合谷 以手平伸,令拇食二指伸張,視其歧骨前出現微,凹處是穴,搯住穴位略向食指側按之,必覺痠脹難忍。 手三里 曲肘側置,在曲池穴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按之痠脹。 曲池 在肘外輔骨,屈肘兩骨之中,以手拱胸取肘窩橫紋尖上是穴,貼近骨邊取之。
立即下载: 【PPT】针灸处方原则 - 医学资源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