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转发提醒 | 医生在问诊时一不注意,就倒赔患者2万元,怎么回事呢?
2020-06-04 14:07
阅读:2293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从医生涯,需步步谨慎,只有规范诊疗,医生才可以保护自己。
网络发达之后,许多患者为了少跑腿就想在网上让医生帮忙看病。因此,医生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问诊咨询等服务也比较常见了。但是,医生在网上问诊时也会遭到些风险,比如一位儿科王医生就曾因为网络问诊而倒赔钱给患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科医生赔了2万元
王医生的一个好朋友遇到点麻烦事很是着急,因为他孩子眼睛发红了。朋友心想王医生正好是儿科专家,于是就在微信上咨询王医生:“孩子眼睛的问题是不是发烧引起的?”王医生回答:“可能是”,并且让朋友可以先给孩子用些眼药水试试。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的情况并没有转好,反而眼睛愈加红肿不堪,甚至到了睁不开眼的地步。于是,朋友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孩子的诊断结果是眼眶蜂窝组织炎,并被告知需住院接受治疗。
朋友认为,要不是听信了王医生,孩子的病情不至于这么严重,不至于住院,治疗费也不用这么多。于是,朋友就拿着找王医生索赔了。
朋友微信咨询自己那时,王医生并有没想到这个后果,因为他当时认为,如果孩子用了药水没有好转的话,朋友肯定会带孩子上医院做检查,哪里会想到朋友居然拖到孩子病情这么严重才去医院。
一时大意千古恨呐!虽然当时王医生考虑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并没收钱就帮忙,但是出事了,加上有微信截图、通话记录也只能认栽。最终,王医生倒赔2万元事情才得以了结。
图源:123RF
通过上面医生倒赔2万元的事件,医生需要注意网络问诊时一定要严谨、慎重。新修正的《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5月1日起施行,明确手机短信、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等可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因此,为了以防后续有医患**,医生在回答患者病情咨询前一定要三思,要规范诊疗,勿留下不利于自己的证据。
老实说,网络问诊和线下医院面对面的诊疗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医生只有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再加必须的检查、影像学资料等的分析,才能充分了解病情。但是,医生在网络问诊时,判断病情一般只能是通过病人口述和图片资料,这容易导致漏诊误诊。
如果在网络上接到患者的咨询,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可以给出参考意见,但也要注意提醒患者一句“不适随诊”,同时要履行告知义务,规避风险。
图源:123RF
此事,也提醒广大医护人员:再好的朋友,也要询查细致到位。医生千万不能抱有“朋友随口问问,你就站在医生的角度随口回答”的思想,不然你就要负起贻误病情的责任了。
当然,也鼓励各位医生拒绝免费私人咨询,网上答疑千万不能逞能。医生如果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情况,对患者病情把握不准时,建议让患者去医院看看。从医生涯,需步步谨慎,只有规范诊疗,医生才可以保护自己。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