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123RF
国外对女特性功能障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对女特性医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女性长期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往女性社会地位较低,且对性功能问题不愿意进行公开讨论;二是女特性功能障碍问题未能引起医生及性学专家的足够重视,因而早期有关女特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非常少。近年来,国内性学专家也开始紧跟国际研究,也开始开展了对女特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Ma等[1]应用FSFI问卷对中国城市女性进行的一项女特性功能障碍发病率的调查研究,该项目共纳入了586名22~60岁汉族城市女性,纳入标准:有规律性生活,不处于怀孕或哺乳期,**性功能正常。该断研究结果确定了适合中国的最佳FSFI得分临界值为23.45分,各单项目评分临界值分别为:**低下2.17分;性唤起障碍3.15分;**润滑障碍4.05分;性高朝障碍3.8分;**痛3.8分;以以上临界值对受试对象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为我国女特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7.6%,而**低下、性唤起障碍、**润滑障碍、性**障碍以及**痛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3.6%、25.4%、36.8%、30.6%和21.8%L。Zhang等[2]人在中国香港地区对1510名19~49岁中国中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人群中至少患有一项女特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为37.9%,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因性生活问题求医(OR=4.20)、**患有勃起功能障碍(OR=2.44)或早泄(OR=2.56)、认为性生活对婚姻不重要(OR=1.57)以及对婚姻不满意(OR=1.45)是女特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对性持**态度(OR=0.63)是女特性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Zhang等[3]。一项研究纳入南京地区609名20岁以上女性,结果显示总的女特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为56.8%,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29岁组为47.1%,30-39岁组为57.0%,40~49组为75.0%,50岁以上高达90.3%。此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女特性功能障碍总体发病率与国外相似,性**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增长、社会关系及伴侣性功能等因素能够明显影响女特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图片来源:123RF
妊娠、分娩、哺乳、避孕及绝经是女性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些时期的女特性功能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易出现性功能障碍。女特性功能障碍普遍存在,且不同群体、不同特殊生理和病理时期发病情况各不相同。性对女性很重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女特性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及医务人员的关注。2000年4月29日,在美国泌尿协会第95次年会上,女特性功能障碍问题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并称为是第二次性***的第二阶段。第一次性***是20世纪60年代的口服避孕药的诞生,将性和受孕分割开来,第二次性***的第一阶段是西地那非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第二阶段则是女特性功能障碍的研究与治疗。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