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医疗领域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改进,但临床用血短缺并未好转,相反,现在临床缺血已成了经常性(的问题)."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如是说.
作为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在履职期间,一直探索*困扰国内医疗机构临床缺血问题.他呼吁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以节约异体血输入血量,*血荒困境,可由于种种原因,该技术未得以大范围普及.
"缓解‘血荒’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是需要我们花大气力解决的问题."尽管一直以来的呼吁并未得到相应重视,刘忠军显然仍未气馁,"我已经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
刘忠军分析,造成自体血回输技术难以普及的因素有二:一是自体血回输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医保,二是医疗机构及医生缺乏积极性.
除了采取旨在"节流"的自体血回输技术,刘忠军还建言,应该在"开源"上下足功夫,争取到更多献血,多方面共同发力,方能从根本上*难题.
此外,刘忠军称,他还密切关注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目前的医疗改革已经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绩,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仍未得以根本解决."他坦陈.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分级诊疗,使病人得以有效分流,那么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就有望得以解决."刘忠军认为.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