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让医生崩溃的病人!
2016-12-04 18:04
阅读:1209
来源:掌上医讯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那些年,让医生崩溃的病人!
总结起来,大致以下几类病人最容易引起医生的共愤和反感,想必,你也一定不想给这样的病人看病吧?
1要求医生开病***明,不开就被投诉?
医生,我感冒了,有点鼻塞,给我开点三九感冒灵,再给我开个病假条吧!
医生我肚子疼,你也帮我看看!但如果你不给他开病***明,我就不治疗了!
“我要办内退”“我要休假”,“我们家条件不好,要申请补助”……各种理由最后都是一句话“医生,您就帮帮忙,给开个证明吧!”这种要求医生做假的病人,有的是熟人托来的,有的直接硬要医生开具***明。
医生证明是有法律效力的,只不过,对于开***明违法,很多人都觉得没那么严重。根据相关规定,医生为患者开具虚假的病***明,属于违反医疗常规,一旦被发现,涉事医生轻则受到警告罚款,重则吊销医师资格。
这样的患者,就请你体谅一下医生的苦衷吧!
2看病加塞,托关系找熟人加塞!!!!
到医院看病遭遇加塞儿这种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太常见了,每天都在不停的上演。不论哪个科室、专家号还是普通号,从未停止过。其实,对于“门诊关系户”,我们医生私底下都还是会感到“烦”感的。也有同事提到过,找熟人看病最容易形成“不规范诊疗”.
不少患者在看病就诊时,拐弯抹角地找熟人、托关系,就是怕医生诊疗时不尽心尽力诊断。这也从侧面说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出现了危机。类似这种琐碎的小事也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一旦积累、爆发就可能一发不可收。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其实面前的病人无论是不是熟人介绍的,都会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是熟人介绍的,就认真看;没有关系的就敷衍一下。
请你对医生多一点信任,多一些理解。
毕竟,理解是相互的呀!
3互联网(微博微信电话)询诊
有个案例:曾经一位素不相识的网友将母亲复杂的病情通过微博私信传给了一位医生,希望医生能加以诊断。但是这位医生只是坚持自己“微博不询病”的原则,便被这名网友谩骂:不善良、没医德、不是人……很多病人在求诊过程中失措,习惯托人电话、微信、微博咨询,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大概83.2%的网民有过网络问诊的经历。
对于医生而言,还是亲自看诊为好,面见病人,检查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这种交流和诊断不是简单的通过互联网新形式就可以实现的。电话、微博、微信等这些都只能是给建议,不能够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更容易为自己带来无尽的后患与风险。
所以请患者们不要再对医生进行所谓的道德绑架了,.医生只是一个职业,不需要神话与夸词。所以说,看病请去医院,切勿道德绑架,更别随意扣“医德”的大帽子压人。
4自作聪明,为所欲为的不听话人群!
治病的过程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协作,寻求默契的过程,总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对你的诊断结果熟视无睹,严格遵循自己的一套经验,总是过分自信,甚至百度,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相信百度党!
套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you can you up,如果那一套真的有用,何必再来找医生?
听取多方意见无可厚非,但盲目坚信其它的观点而质疑医生的诊断,恐怕没有医生会高兴,对此也更无奈。如果你不信任我们医生,为什么还要来看病,既然来了,那就要遵守医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医生会为你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你的身体负责!
应该还包括其它一些种类的患者,不管怎样,都需要医生与患者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患者需要提高遵循医嘱的观念,还请这些越俎代庖的患者们 “消失”吧!请相信,医生永远是那个会拼尽全力救命的人!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