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事件似乎从来没有中断过,而对医者和患者的关系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着。当我们在思考这些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时,往往会在想患者怎么了?医生怎么了?然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比较复杂。
扭曲的医疗体制绑架
医生本应合法地获得体面的收入,然而在扭曲的医疗体制的绑架下,他们往往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捞钱”.以逐利为目标的医疗行为严重动摇了病人对医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媒体缺乏职业操守,麻木炒作
曾几何时,“八毛门”“缝**”“右肾门”甚嚣尘上,“妖魔化医生”的文章屡见网络,不断冲击着国人的眼球,**着医者的神经,成为医患矛盾加剧、关系恶化的推手。尽管得益于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医生群体作为作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职业群体之一,社交媒体在医疗界高普及度和传播强度的优势,让他们在话语权方面在短时间内即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逆袭”,但是医患矛盾似乎没有偃旗息鼓。
医患信息不对性是医患矛盾的伏笔
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不同的疾病认知观念激烈碰撞的地方。这种认知差异为医患冲突的普遍存在埋下伏笔。一方接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而另一方却对极度缺少对疾病的认知。作为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的潜在因素,对疾病的认知差异是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医生和患者都会面对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则是造成医患冲突的中国所特有的原因。
医生防御性治疗方案,形成医患矛盾的“冷暴力”
在医患矛盾特别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医生使用防御性医疗的机会可能大大增加。恶劣的行医环境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缘由,但是作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微妙的医学伦理学问题,防御性医疗可能成为医生对病人的一种潜在却普遍的“冷暴力”——构成医疗暴力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医疗事故,引爆医患关系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水平欠缺,经常发生误诊的现象,使得病人为寻求可靠的诊疗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然而,大医院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沟通。一言不合就可能点燃了医患关系的导火线,医患矛盾一触即发。
医患冲突的根本解决,最终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走出“无序时代”的结果,应该是回到一个“正常社会”.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努力。以下摘取部分柳叶刀对于重建医患信任提出的几点建议:
如何重建医患关系?
1、对医学院校重建医患信任的推荐:
●要求医学人文作为临床训练的核心内容
●促进实习与社区医疗院校的合作关系
●改善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估
2、对医学伦理学重建医患信任的推荐:
●总的来说,鼓励医疗系统中医生操作透明化
●鼓励与重建医患信任相关的媒体训练(mediatraining)
3、对法律系统重建医患信任的推荐:
●制定法律促进“医疗差错报告制度”的强制执行
●为了医疗**记录和处理的透明化,应当加速发展透明化流程和中立第三方,并保证其合理性
●强化医疗**的法律解决手段
●支持第三方医疗调解系统的深层次发展,确保其中立性并***于医生或患者的个人利益之外
●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流程,但限制预防性的医院安保人员
4、对医院和医疗系统重建医患信任的推荐:
●促进医疗系统对看护的简化与认知
●消除医疗体系中的红包现象,提高医生的固定薪资
●发展基层医疗系统
●支持病人法案(美国法律)的权利与责任
●增加处理医疗突发事件的时间至最少10分钟
●发展综合临床医生的综合评估,包括人文素养
●建立一种可用于医院错误报告的无惩罚系统
●建立***的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