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如今的从医之路如何?9个数字告诉你

如今的从医之路如何?9个数字告诉你

2016-08-04 18:42 阅读:1481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南方日报日前发布了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大陆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

    南方日报日前发布了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一热一冷”的对比,让医学生黄文锋会心一笑。每年6月,他都被“家有考生”的亲戚追问学医如何。从医之路不好走,这是很多医学生和医生的共同感受——光是学习的时间成本就很高,还有工作量大、压力大、风险大等挑战。

    白衣天使梦,是否真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整理出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这些冰冷的数据显示,从医之路确实不好走,至少20%的医学院毕业生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但也有医者选择坚守自己的职业,他们对这个职业有自己最直观的观察和反思,他们发出了让人感到温暖的声音。

    数字1

    50.3%家长希望子女做医生

    去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对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做了调查,设计样本量2960份,回收有效样本2845份。近日该调查结果在《南方日报》上公布: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榜首。

    数字2

    43.9%受访者认为医生是最好职业

    无独有偶,今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被受访者看好的职业或行业中,医生(43.9%)又排在首位。

    ■医者说

    想当医生的人有职业成就感毕竟伤医事件是个案

    张曦(化名)是广州一家日均门诊量过万的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这一调查结果让他感到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医生绝大多数学识渊博,会救死扶伤,可让人性命相托。对这一职业存在好感,是由来已久的事。”

    在医学生中,黄文锋代表着“受身边人感染来学医”这一群体。“读初中时,村里有人考了医学院,还本硕连读,得到很多赞赏。看着大家对这个职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加上我也并不排斥,又还算能读,就打算试试。”今年,黄文锋刚从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准备在本校读研,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与黄文锋有点不一样,彭键勇来自“根正苗红”的医学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医生,家人自然希望他也当医生,他也让家人如愿以偿,成为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

    “从小家人就给我灌输这样的思想——做医生能救人命,是积德,做善事;做好医生能得到尊重;希望我能传承他们的本事。”在耳濡目染下,彭键勇对当医生产生了兴趣。“学医发展空间大,医生永远都会被需要,只要学好,不怕没饭碗。”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的女生华芳慧,学医是为了家人。“家人身体出问题时,有个医生第一时间帮上忙很管用。而且医疗是稀缺资源,医院有熟人,看病自然方便些。”

    但有意思的是,家人对她的职业选择并不十分支持。“爸妈觉得女孩学医太辛苦,以后也不如男生好就业。但我觉得能行医救人就很有成就感。”

    “想当医生的人,虽说辛苦点,但乐在其中。毕竟伤医事件是个案,我们还是常能感受到救死扶伤的职业成就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医生李冰肖说。

    数字3

    学医时间成本起码8年

    学医之路不好走,这是很多医学生甚至医生的同感——光是时间成本就很高,5年本科加上3年规培,起码要花8年才能起步,更别说工作量大、压力大、风险大等挑战了。

    ■医者说

    时间仿佛被按了“快进”

    早上7时,黄文锋和同学坐上接送专车,从学校出发。一小时后,他到达了见习点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黄文锋长期睡眠不足,昏昏沉沉地下了车,强打精神走了进去。

    时间仿佛被按了“快进”键,忙忙碌碌一天,黄文锋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时。他扒了两口饭,又去自习了,因为第二天还有理论课和实验课。“我和中学同学聊天,感觉他们上的才是大学,我上的是高中,还是要迎接高考的节奏。”黄文锋说完,自己也笑了。

    除学习忙之外,医学生的学制还很长,彭键勇用“马拉松”来形容。而且按国家现行规定,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必须进行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合格才能上岗执业。如果做专科医师,还要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数字4

    绝大多数医生一周查房7天

    即使顺利熬到毕业,又幸运地当上医生,“现实的骨感”还是会不时让人感到刺痛。“首先,当医生的工作强度是巨大的。”李冰肖所在的科室,绝大多数医生一周7天都要查房,每4-5天要上一个夜班,年资再高一些的还要出门诊。而且,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他们也还有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压力可想而知。

    数字5

    32.69%的医师每周工作超60小时

    2015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给出了这样的数字: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工作量大,医疗**多,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伤医事件频发等,成为医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数字6

    2014年广东医生超六成受到辱骂、恐吓、人身攻击

    黄文锋的父母过去很支持他学医,现在却有些后悔。“主要还是因为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以及伤医事件的频繁出现,爸妈会觉得担心。”

    广东省医师协会2014年的调查印证了黄文锋父母的直观感受。当年,广东医生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辱骂、恐吓、人身攻击的仅有36%;46%的医生所在科室曾发生医疗**,平均数为4次;14%的医生自身曾身陷医患**,平均数1.7次。

    ■医者说

    刚毕业的孩子(医学生)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不容易

    李冰肖曾负责医学生规培工作,她说:“对刚毕业的孩子来说,与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沟通确实不容易,因为一开始专业上的问题足够让他们焦头烂额了。但如果沟通不好,发生了**,很多年轻人会灰心,甚至想转行。”

    数字7、数字8

    36位高考状元无一学医

    粤医生超七成不愿子女学医

    又到一年录取时。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最新的《广东省执业医师队伍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在广东省的医师群体中,同意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医师占8.41%,而不同意的则占71.65%.

    数字9

    医学院学生至少20%离开医疗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多次发出“很揪心”的感慨:“我做过统计,普通高等院校的医学院学生毕业后至少20%的人离开了这一行。”

    ■医者说

    医生技术价值受尊重患者才能得到医改实惠

    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忽视了医生劳动价值的不合理支付制度”.如今,不少公立医院并没有真正回归公益性,仍需靠“以药补医”才能维持运转。医生无法从技术价值中提取收入,就将从药品中拿回扣当“合理补偿”.

    “医改要成功推进,必须调动医生积极性,就必须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让医务人员获得与其劳动相匹配的合理报酬。”前不久,在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到广东调研时,钟南山院士发出这样的呼吁。

    从业多年,张曦初入行时的兴奋感已渐渐褪去,使命和责任感却越发强烈。他留意到《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很受鼓舞。“评论说,医改要消解掉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就必须打通医护人员多劳少得的激励堵点。要做到这一点,医生的智力价值和技术价值就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张曦看来,医务人员受鼓舞,患者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医改的实惠,才能实现医患双赢,成果共享。

    ■政策

    省**已出文件

    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医生待遇和医疗服务价格的问题不断被重视。前不久,省*****《广东省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提出将***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政策措施,实行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主,以及增加**补助、改革支付方式、医院加强核算及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同时,还要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和医疗机构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彭键勇对未来感到乐观。“没什么行业不辛苦,年轻时拼一下,以后总会越来越好。”黄文锋也有他坚持的理由:“任何时候都需要医生,因此,也需要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为当一名好医生去奋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