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肖传国教授因一条微博引发一场互撕,没了方舟子博士的参与剧情依旧精彩。
肖教授在微博怒斥“有一定教育背景又会用百度者”,让“医生最头大的其实不是医闹而是这些人”.原来,最近肖老师遇到一些“说啥懂啥、说啥马上质疑啥”、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家属。
肖教授的爆脾气依旧不变:“要么签字立即手术,我们能救。否则出院,随时可肾功衰需终身透析。”
肖教授的这条微博下“撕声”阵阵。有人说肖老师太过傲娇。“患者或家属最好啥也不懂,随便找个医生就认上帝。医生全是神,多问一句就是亵渎,还敢怀疑?”
但声援肖教授的人也不少。“到了医院就听医生的,说清楚病情病史少插嘴,完事儿了记得说声谢谢。术业有专攻,当然是听医生的,再这么质疑下去,都成医学研讨会了。”
热闹归热闹,不过肖教授这条微博还真揭示出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患者”的出现,原有的医患关系正被颠覆,医生的父权地位将受到挑战。
以前的诊疗关系中,患者对医生言听计从;互联网时代下,患者通过网络对于自身疾病可能有部分了解,患者希望深度参与到诊疗过程,与医生探讨治疗方案,患者要当自己的医生。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快诊疗不可能给双方留下过多的交流说服时间,医生认为不被信任患者事多难搞,患者认为医生缺乏耐心敷衍了事,医患沟通正陷入新的困境之中。
《医生,你说的不对啊,跟百度不一样》一文在朋友圈热传、六六发文吐糟“百度”,患者及家属好为人“医”让医生们“头疼”,“度娘”让广大医生们不高兴。
中国基层医疗太薄弱没有全科家庭医生,患者问询“度娘”也属无奈。如果患者通过网络对于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对医生的后续诊疗也会很有帮助。
患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生了病终究需要弄个明白,可是在界哥看来,患者靠百度得来的资料,反过来质疑医生、对治疗方案指手画脚,这就不太好了!毕竟信息不对称是医疗领域的一大特点,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度娘”的三言两语岂能取代医生的寒窗十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自学成“医”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可能还是错误的。
尊重病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是最起码的医学伦理,先问百度,再看医生,遇到带着“度娘”一起来看病的患者,医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希望广大患者明白,在专业知识缺乏加上患病焦虑的情况下,期待得到医生的专业解释和安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我国,病人与医生沟通极少,基层医院落后凋敝,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排队2小时,看病3分钟,高负荷下医生不可能有时间给予病人详细的医疗知识科普。
只能说,“度娘”,你就别再给医生们添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