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他行业安全管理来说,99.99%是万分之一的概念,已是非常高的准确率,而对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在2015年健康界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强调了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仁济医院如何借助数据改善和提升医疗质量安全。
作为一家拥有170年历史的老医院,仁济医院的体量并不大,其床位仅 1400张,2014年日门急诊人次达到14000,手术人次达到8.3万,平均住院天数为7.2天,总收入比2013年增长近9%.
受体量所限,仁济医院不可能增加床位,而上海市**明确规定三甲公立医院不能再建大楼、扩病房,如何在现有规模下转变经营方式,成为仁济医院管理层思索的一大问题。“由量的扩增转向追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学科由综合转向有特色,这是我们的转变思路。”闻大翔强调,仁济医院运用信息化手段,用数据进行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和重点手术的监控,实现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信息系统管到每个细节
在手术方面,仁济医院施行了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医生要做手术,必须先在线提出申请,然后由医院内部专家和院外专家形成一个考核组,根据这些医生以往参加手术的例数,并通过从头到尾观看这些医生执行的一台手术,认定他们可以开展哪些手术,并给予他们授权。闻大翔称,“我们的系统还会持续跟踪获得授权的医生是从哪天开始手术。如果一名医生执行的手术发生并发症或严重事故,他的资格会被取消。整个过程需要动态监管。”
在药品管理方面,仁济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药品管理系统,加强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监督。仁济医院对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医生设立其使用抗生素的权限,防止抗生素滥用。如果医生在开抗生素时超过其权限,系统会自动跳出拦截框,锁定医生的用药范围。
闻大翔介绍,仁济医院根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双控双降”的要求,对耗材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使用和监管系统,系统内会标明医生名字、医生所在科室、某一耗材给哪名患者使用、使用时间,并给每次使用的耗材标注代码。该系统可查询到任何一名医生在任何一天的任一时间段使用耗材的情况,从而清晰了解到高质耗材在医院的消耗情况,尽可能降低医院内的耗材占比和药占比,加强了对高值耗材使用的专项治理。
用精准数据说话
在医疗质量控制方面,仁济医院建立了月度医疗质量绩效报表,在门急诊方面主要关注入次、总费用、均次费用和药占比,在住院方面重点关注出院人次、手术人数、总费用、均次费用、药占比、耗材占比和平均住院天数。
仁济医院医疗质量绩效月报会对单病种进行监控。“我们对一些主要病种进行数据评估、分析以及绩效分析。如果分析结果好,就打个五角星,三角星代表的是平稳,感叹号表示需要改进。”闻大翔指出,所有数据每个月都列出来,向所有科主任、临床一线专家和病区组长进行公示。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