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掌握这五大原则 轻松搞定医患沟通

掌握这五大原则 轻松搞定医患沟通

2015-05-04 23:30 阅读:2960 来源:丁香头条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不良沟通是医患矛盾的根源,改善沟通方式才是处理伤医事件的良好途径。

    “伤医”事件是医患沟通不良的结局,也是近两年常出现在电视和微博上的头条新闻。对于此类事件,医生们的关注点大多放在“医生的尊严”和“患者的无理取闹”上,鲜有人对“沟通”本身进行思索。

    但是不良沟通是医患矛盾的根源,改善沟通方式才是处理伤医事件的良好途径。这篇文章借助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 1963 年提出的“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原则”,对医患间如何交流才能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提出建议。

    当一名患者/患者家属闯进办公室,带着痛苦、气愤、怀疑等负面情绪来找你时,你是否对他的咄咄逼人感到气愤和恐慌?这时应该先关注他的情绪还是问题?到底是急于解释还是耐心倾听?用其他人或其他疾病类比回答算一个好方法吗?责任要如何承担?如果你也火冒三丈要怎么做?

    请把 E.L.Trudeau 医师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默念三遍。然后用“非暴力沟通”原则,逐一解答以上问题。

    1、用倾听代替解释

    你需要识别和表达患者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和指责。当一名患者带着负面情绪来找你,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也许最初他不会完整地将情绪背后的事实呈现出来。

    例如:患者家属一进门也许只会重复“人就是你治没的”、“你就是庸医”.

    此时请你先不要急于搬出“疾病的不可控性”与“医疗的局限性”,你应当说:“您很气愤/伤心/不满,是因为……吗?”

    提问需包含两点:①你识别出的情绪 ②一个具体、明确的原因。

    这句话出口后,可能会带来两种结果:

    ①患者主动说出情绪背后的真相;②患者仍旧在表达他的不满。

    如果患者说出了真相,比如无法接受亲人的离去,那么你需要积极对他的情绪进行反馈,进一步向他提问:

    “我感受到您的悲痛,如果我向您解释一下这种疾病,会不会让您平静下来?”

    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顺着患者家属的话以专注他的需要,避免正面观点冲突。

    如果患者家属仍纠结于情绪,那你可以换一个原因试问。总之倾听和提问都不会让事态恶化。

    2、巧妙处理责任

    责任的归属是敏感的话题。如果谈话的双方是夫妻或者朋友,那么抱怨的对象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承担责任是正确的做法。可对于医生应该如何做?

    我认为,承担患者的“情绪”比强调责任的“归属”更重要。

    正确的回应:

    “是不是我的处理让您感到气愤和不满?”“我关于疾病的解释是不是让您很恐慌”.

    这样的回答可以体现医生在观察患者的情绪,确实用心和他们交流。

    错误的回应:

    诸如“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这种疾病本来就是这样”,“我们也无能为力”等等。

    虽然能将你保护在无责任区域,但却容易让交谈对象心生不满,进一步提出“就是你们医生没尽责”,进入交流的死胡同。

    同时,你也应当避免直接将责任抛给患者,例如指责其没有对疾病足够重视而导致了无法挽救的后果,你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不应该进行评判、指责;问问患者心里的感受,有时候他们内心已经在慢慢接受事实,你只是暂时情绪爆发的对象而已。

    3、不要过度使用比喻

    每位患者和周遭的亲友都存在感情联系,对亲友来说他是无法取代的个体,肆意将患者“群体化”,只会遭到患者家属的反感。

    “你看那个名人也得了这种病”不代表患者得病是随意的一件事,而且很大可能是患者根本就不认识那个名人,无法产生共鸣;“你看王侯将相都不免一死”不代表患者现在就应该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类似错误的比喻还出现在“如感冒三、五天内可能就好了,一些毛病恢复得慢,如肺炎则需要一到二周时间,甚至一些毛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则需要终身治疗,还有如尿毒症病人还可能是治疗无效而病情一天天加重。”

    你有没有想过,患者也许只关心他自己的病情,其他疾病和他有什么相关呢?

    诸如此类。

    4、不妄论

    如果患者说“我有钱,你给我用最好的药”,他到底在表达什么?

    真的是他有钱吗?不是,他是在表达“我对我的病有些担忧,我想用高效的方法来治愈它”.但是在生活中,医生听到这句话已经自带鄙夷技能,教训患者“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你没钱我也给你治!”其实正确的回应应当是:

    “我感受到你的焦急/担忧,我按照标准流程来治疗疾病,试一试效果好吗?”

    你应当将焦点转移到疾病本身,具体指出正影响他的问题,不要因为患者提到“金钱”而肆意上升到一个三观问题。

    5、避开自己的雷区

    有时患者/患者家属情绪上来了,经常出现口不择言的现象,医生也是有骨气的,一听就来气了。怎么办?**,拍桌子?

    NO!正确的做法是去放个风。你可以直接对患者说:“你这样说我觉得很没有道理,请给我十分钟时间,十分钟后我们进行交谈。”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个案例。

    我微信加了很多随访的患者,她们把我从通讯录里翻出来最常干的一件事儿就是——要求加号。一次两次我还心软,三次四次我脾气就差了。我试图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理解她们,体谅她们对病情的担忧,但我仍旧无法避开自己的雷区,最后我找到一个好方法:延长回复时间,把握自己的原则。

    在回复前,**其他事儿,淡化对她们要求加号的不满,接着努力将回复放在对病情的解释上,同时也明确在***上标注“不加号”的字样。自此,我的生活轻松了不少。

    此外,如果你试图向所希望的方向引导患者,应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作为医生,与患者沟通和治疗患者同等重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用倾听代替解释,得到情绪背后的真相,专注患者/患者家属的需要并积极回应,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也是避免医患**的途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