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中国医生尼泊尔救援实录

中国医生尼泊尔救援实录

2015-05-04 22:53 阅读:1500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截至5月1日,地震至少造成7040人死亡,14123人受伤。强震后的第二天,来自四川省各医院的60余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向震区派出的首支医疗队来到了杜立克镇。4月29日上午,一位老年男子在帐篷医院里接受了气胸手术,这

    以下内容由医脉通综合自解放日报(5月3日)、四川在线(5月3日)、成都商报(5月2日)和广州日报(4月30日)报道。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截至5月1日,地震至少造成7040人死亡,14123人受伤。强震后的第二天,来自四川省各医院的60余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向震区派出的首支医疗队来到了杜立克镇。4月29日上午,一位老年男子在帐篷医院里接受了气胸手术,这是中国医疗队在灾区的帐篷医院里完成的第一例手术。

    为什么会选择四川的队伍代表中国最先出征?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说,首先,这是一支可以适应高原气候的医疗队,而且有汶川地震的经验,其次,成都有直飞加德满都的航班。

    “我们是按照驻扎两周时间来准备的”.由于分工不同,中国**医疗队驻地设置在重灾区周边,主要是救治伤者。记者在现场看到,帐篷医院里约有上百名病人。还有一间帐篷专门开辟为儿童诊室,提供了不少玩具。几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尼泊尔小朋友玩玩具时露出了笑容。华西医院的医生唐时元细心地蹲在地上查看病人的伤口,“尼泊尔病人特别信任中国医生,非常配合治疗。”

    在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治要面对不少困难,一是时有发生的余震,二是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几乎所有医疗器械都缺。很多骨折病人需要内固定器械,但当地医院给出的答复是没有。纱布、棉签、注射器,所有这些都缺。

    5月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医院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连续奔波两天后,也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正式启动救治工作。

    巴德岗广场,烈日下,简易的太阳伞便是救治点,“别害怕,我们来了,有药了,很快就能好。”华山医院急诊护士长刘华晔用英文告诉志愿者,志愿者再翻译给年届八旬的老人听,老人虔诚的眼神中,顿时多了几许安心。

    从上海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加德满都,华山医院救援队员们4月30日7时出发,直至半夜终于抵达。随即,他们马不停蹄注册行医资质后,于2日正式分头启动救治工作。“大部分药品和器械还在机场,随身携带的仅有基础药。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先治疗起来。”

    5月1日,在尼泊尔进行医疗救援的四川医护人员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劳动节。“中午后勤给大家加了一个菜,厨师专门找了一个志愿者学做咖喱鸡,好好吃。”在中国**医疗队驻地,为了简单给辛苦数日的医护人员过个节,后勤特意做了一道咖喱鸡,虽然食材受限,也让忙碌中的医生护士们开心不已。

    医生日记

    5月1日 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 朱小凤

    清晨,浓浓的雾气笼罩着山林,潮湿而阴冷。简单洗漱后没吃早餐就来到帐篷病房,掀开布帘,迎接我的是一张年轻灿烂的笑脸,而两天前,同样是这张脸,却是愁云惨雾。

    这张美丽笑脸的主人是一位尼泊尔女孩,名叫珊莉,只有18岁。地震时,4个月身孕的她受伤,丈夫下落不明。4月29日下午,被送到中国**医疗队帐篷医院时,非常焦虑,一方面是身体上的伤痛,更重要的是担心肚子里的宝宝。我上前安慰她,详细询问伤情并体查,发现她有骨盆骨折伴全身多处软组织伤。随后,超声科医生陈吉东运用便携式彩超仪为她做了腹部彩超。当得知腹中胎儿正常时,珊莉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4月30日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师 熊军

    30日半夜,突然有水滴在脸上,早上起来检查发现安电线时把帐篷掀开了,赶紧补上。清晨起大雾,随后下起雨,不久雨停了,但是天气阴沉。今天开始出现腹泻病人。骨科病人依然很多,外科医生忙惨了。

    我们药师发了三十多张处方,跟昨天差不多。新来的志愿者跟我做了一些交流,很感谢我们的帮助,我说:这是人道主义,在我国受灾的时候也有许多国家帮助我们。有时间就写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写下来,以便下次救援时能改进。这几天队员身体还可以,两三个人有点咳嗽、嗓子嘶哑,总体看精神状态不错,情绪高昂。

    4月29日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医生 邓磊

    病人量有增无减。下午从杜立克医学院送过来了17个病人,大家齐心协力迅速进行了检伤分类,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治。目前病人的病种仍然是以外伤为主,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次之。同时,今天在帐篷医院开展了第一台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及时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病人化险为夷。

    天气是天天在变、时时在变,开始还乌云密布,过会儿又晴空**,开始穿马甲抓绒冲锋衣、随后又脱得只剩马甲,还得担心下雨,随时关心帐篷。最恼火的是这太阳一出来,晒得皮肤痛,太阳一消失,又冷得发抖,这个天气应该是属于高原气候,多变!

    卫生间条件不好,差点导致下水道拥堵,后来大家想了不少办法,终于解决了问题,这卫生间的条件就变得不错了。

    5月2日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医生 邓磊

    今天是来到尼泊尔的第六天,也是来到尼泊尔最热的一天,天空**无云,太阳直接晒着大地,那个猛烈啊!我们必须躲在帐篷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仍然得感谢我们后勤的战友,在炎热的中午为我们准备了解暑的绿豆汤,每一次的考虑都是那么用心。

    今天接诊的病人较之前已明显减少,全天共计40余人,仍然是以创伤病人为主。经过几天的工作,我们在对于病人的处理流程、检伤等方面已优化了很多,可以迅速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可以相对从容的与患者及家属对话。这应该得感谢董主任长期以来对我们英语查房的要求,让自己面对外国朋友,可以勇敢的开口。并且,今天有位外籍朋友竟然说我英语说得不错,让自己感到有些意外!其实,说英语自己还是能驾驭的,但听力仍然是短板,还得加强修炼。

    最值得感谢的,是我们尼泊尔的朋友,他们在接诊处与我们共同战斗,当翻译、当搬运工、当跑路员,忙得不少,帮助我们高效的完成工作。而说到跑路员,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位叫维维克的尼泊尔朋友,为了帮我买一张当地的电话卡,他是骑着摩托、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明、又是登记、又是激活,最后才让我能够不依靠wifi,在微信中看到大家的消息。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为了一张电话卡,这么用心的去做,这也让我看到了震后的尼泊尔人民的坚强。我也相信他们会很快的修复自己的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另外,还要感谢一位叫高天宇的尼泊尔朋友,真诚!友好!热情!没有任何的抱怨,全天保持着工作**,始终面带微笑,我们大家相互留了联络方式,希望国际友谊常存!

    晚上,安置点刮起了大风,这风大得把帐篷直接掀翻,我们可怜的帐篷啊!让我们睡!让大雨淋!让大风吹!最后,还有可能远离祖国,在异地他乡生活!这是何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帐篷如此,何况我们自己呢?还好,我们坚持着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枯燥却快乐着!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