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编制是医院实现同工同酬的最大障碍

编制是医院实现同工同酬的最大障碍

2015-03-04 16:23 阅读:2521 来源:环球医学资讯 作者:老* 责任编辑:老者
[导读] 医务人员薪酬问题一直是医生们最关系的话题。近年来,医疗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医院也扩大了***力度,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许多新进的医生不得不成为编外人员。

    医务人员薪酬问题一直是医生们最关系的话题。近年来,医疗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医院也扩大了***力度,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许多新进的医生不得不成为编外人员。干的是同样一份工作,薪酬却不大相同,这让很多编外人员感到困惑。医院实现同工同酬到底有多难?

    同工同酬这一体现公平、富有人情味的制度很早就被提出,在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不尽如意。

    其问题在于,首先,同工同酬的概念比较模糊。目前公立医院内如何判定“同工”,从哪些要素判定,这些要素对“酬”的影响系数又如何,这是实施“同酬”的前提。谈到“同酬”,这里的“酬”要与“工”对等,员工承担的责任、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等,都应该在“酬”中有所体现,此外,需要厘清这个“酬”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当月工资津贴、各类福利待遇、年底奖金?是否还包括远期的,例如退休后的福利?以及潜在的非经济性的激励,如培训、晋升机会?当然这个“酬”不仅需要反映出“同”,还要能体现出“异”,才能起到“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

    而阻碍同工同酬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问题,也就是员工的身份差异。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人员编制是由编制管理部门事先核定的,财政部门核定的经费也与该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额密切相关。如果编制不足,公立医院自行聘用的人员便属于编外人员,其工资待遇无法在财政经费中列支。这样一来,编制则意味着稳定和保障。因此,通常编外人员待遇会低于在编人员,出现“一家医院,两种身份,两种待遇”的现象。

    而且,由于目前相关制度缺乏弹性,造成“进编难,出编更难”的情况。有人千辛万苦获得编制后,认为铁饭碗在手,则可能懈怠放松,绩效停滞,大不如前,甚至还劣于编外人员,但拿的“酬”却不比之前少,也造成“同工”,却“不同酬”的情况。

    “薪酬”体系更重要的应该是与工作绩效挂钩。工作绩效的差异度应有所体现,这差异不仅是横向的比较,也应该有纵向的衡量。这需要合理的管理制度与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同时,需要在对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中,盘活“身份”,实行弹性管理制,让不合格的编内人员有危机感,或者探索取消编制管理,逐步消除身份差异,为实现同工同酬扫清障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