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计委调查表明,我国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者,而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和护士只有3万人左右,医患比例达1比840.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遭遇患者莫名打、骂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探访了精神科医生这个特殊的“高压”职业。
医生是否会被“感染”?
2004年7月,24岁的熊杰进入省二医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这一干就是11年,如今的熊杰已成为医院老年精神病科的副主任医师。
12月31日上午8点,手持病例的熊杰,娴熟地步入病房内,开始了他每天探访患者的工作。熊杰说,每天上午8点、下午4点,都要与患者“谈心”,“为了能融入患者世界,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每次探房没有3个小时是下不来的。”熊杰说,探房结束后,随即要开始写医嘱、给一些病人开药,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宿舍,已成为常事。
很多朋友在得知他担任精神科医生后,都不免会问,经常和不正常的人待在一起,思想会不会也“不正常”?“其实长期干这行,在心理方面的确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但我们科室总会不定期找时间聚会谈心,排解内心的压力。”
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熊杰清楚地记得,2004年7月,入职仅5个月的他,便挨了入职以来的第一次“打”.当时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突然病发,手持板凳朝熊杰挥去,正中其左肩。在熊杰看来,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遭遇患者打、骂已成为常事。就在其双手手背、手臂上大大小小各种疤痕清晰可见,而这些都是熊杰从业以来,遭遇患者“袭击”后,留下的伤痕。
从事精神病医师职业已有5年的莫芸告诉记者,他们与其他科室医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尽可能避免遭受患者莫名的袭击,在进入病区后,随时要提高警惕,不能将自身置于患者中间,要随时留意自己身后,“也许就是一个不留神,可能一双拖鞋就会从天而降,一个巴掌就会随风而来。”莫芸说。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贵州省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内涉及精神疾病共4个科室,有400余名患者,而医院内仅有40名医生。熊杰表示,按规定,精神科医生与患者配备比例,应在1比5.而目前医院内由于人员流失,以及受职业风险、工作环境等原因影响,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配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