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
COPD早诊断少亡命
新版 COPD 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将急性加重及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也纳入到定义中。COPD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在肺组织,到晚期患者肺功能重度损害,也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病理改变以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患者晚期常常因治疗困难且预后极差,致使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且多以死亡为最终结局,从而给社会、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
研究数据显示,COPD 患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到 2020 年,COPD 将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的 3大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 COPD 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有效缓解 COPD 的症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COPD 早期确诊的比例不容乐观,相关研究显示高达 50%处于 COPD 早期病变的患者被漏诊、误诊而延误或者被过度治疗。数十年来,学者们对其他检验、检查指标对 COPD 患者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以避免 COPD 过高的漏诊及误诊率。
有研究发现,极重度 COPD 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重度患者,并建议对 COPD 患者早期发现并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也能有效提升长期生存率。而早期的治疗得益于正确的诊断,因此尽早地诊断 COPD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提高 COPD 诊断率的突破点何在
目前 COPD 患者早期确定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吸烟等高危因素接触史及以肺功能检查为代表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确定。然而,尽管医学科技持续发展,但 COPD 的漏诊、误诊现象仍然不可忽视。Schermer 等[1]对 14 056 名患者所接受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按照当前的 COPD 临床指南很多患者被过度诊断。参照当前的临床指南对 COPD 定义的诊断标准(包括 FEV1/FVC<70%的肺功能检查金标准),中老年患者初次诊疗时被误诊为 COPD 的比例很高。当前 FEV1/FVC<70%被视作诊断 COPD 的金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加上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I/FVC<70%,要考虑 COPD 诊断。
对于 COPD 的严重程度分级也主要通过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确定。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EV1和 COPD 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并不平行,FEV1/FVC、FEV1并不是能完全反应 COPD患者每个方面病情的精确指标。
残总比是评价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多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用其他临床或检验指标来诊断 COPD,以求通过某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的指标或多个指标联合进一步提高 COPD 的诊断率。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余的气量,临床上为排除体表面积对 RV 绝对值的影响,以 RV/TLC(%)作为检测肺泡内气体滞留情况的有用指标,因此残总比是评价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与小气道功能密切相关。如患者存在肺气肿,肺功能将提示残气量或者肺总量明显增加,因此常被用来评估肺气肿等一些小气道疾病的严重程度。部分学者对残气量、残总比等指标在 COPD 方面的病情评估及诊断意义进行了持续探讨,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袁本通等[2]认为,RV/TLC>35%、TLC>100%是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条件。郭彩霞等[3]发现,经过治疗的 AECOPD 患者 RV 及 RV/TLC 等反应肺充气过度的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
RV/TLC在52.8%的最佳诊断临界点时对COPD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诊断指标,并且同传统肺功能指标FEVI/FVC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COPD的诊断的率,并且可以多指标综合考虑以更好地避免漏诊与误诊。RV/TLC用于诊断COPD同样可能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如年龄等的影响,在诊断COPD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减少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