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拒诊”**——理智与情感的两难

医生“拒诊”**——理智与情感的两难

2014-09-04 10:57 阅读:2120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刚刚过去的8月,患者伤医事件接连发生,医生们试图以拒诊的方式表达**,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当事人易峰和马瑞雪都未料到,他们的个人倡议会在舆论上引起轩然**,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医生拒诊**是个人倡议,是面对不公时本人情感的一种宣泄。但大家普

    刚刚过去的8月,患者伤医事件接连发生,医生们试图以“拒诊”的方式表达**,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当事人易峰和马瑞雪都未料到,他们的个人倡议会在舆论上引起“轩然**”,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医生拒诊**是个人倡议,是面对不公时本人“情感”的一种宣泄。但大家普遍接受的“理智”是,医生拒诊违背医德。对此,您怎么看?

    两起“拒诊”**事件始末

    倡议书发起人之一,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易峰介绍,8月31日0时许,他所在科室接收了一名因割腕**受伤的女性。在手术过程中,伤者家属对医务人员进行恐吓,发表诸如“留下后遗症就搞死你们”的言论。而在手术做完后,伤者家属何某仍要求见医生,并发出恐吓。在被当值护士刘灵芝拒绝后,何某对其进行了殴打。

    该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易峰在急诊科口碑很好,很维护医护人员利益。对于此次护士被打事件,“易主任比谁都气愤,第一时间就草拟了该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要求**机关“严惩凶手,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并倡议岳阳市“全市急诊同仁”,将3名伤医凶手拉入黑名单,“在该事件得到合理、公正、圆满解决前,拒绝为之提供任何医疗行为”.

    上述人士说,编辑好倡议书后,易峰请求岳阳医疗行业同事转发,以表明医护人员的态度。

    易峰表示,岳阳市是有名的医闹大市,每年都有多起医闹事件,而作为医疗实力最强的一人民医院亦无法“免灾”,“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的一名医生就被家属捅了一刀。”但这些医闹事件最后都不了了之。“年轻的医生都快对这行绝望了,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谁还敢留在这里。”

    他最终决定靠自己的力量**。

    在易峰的倡议书发出的前四天,距离他一千公里外的上海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骨科急诊室,医生马瑞雪也通过个人微信发出两条声明:1、我的年轻医生需要在被应有的尊敬下工作;2、我的科室将不再为她的孩子提供继续下一步治疗,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满意的解决。

    这份声明起源于8月27日下午的一次急诊。据马瑞雪讲述,当天17时许,一名女子带着她5岁的女孩到儿科医院急诊,女孩右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这名女子拿到分诊单后,却不挂号径直闯进骨科急诊室要求看病。当时诊室里还有一位患儿正在就诊。当值班医生告诉她不挂号电脑不显示,没法处理并请她出去时,该女子竟突然伸手挠了值班医生的脸,导致该医生“多处软组织损伤”.

    易峰和马瑞雪都未料到,他们的个人倡议会在舆论上引起“轩然**”.上述两份倡议经微博、微信转发后被广泛流传,并为此带有了医生群体**的意味。

    质疑:医生可以拒诊吗?

    《执业医师法》里,医生的法定权利之一就是“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同样,医生有救死扶伤的法定义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也就是“要不分钟族、性别、宗教,要挽救生命,并且,不能拒诊”.

    但是,患者也有配合医生的义务,在上述案例里,医生自己拒诊,第一合法,第二合情。按照约定俗成,医患之间是非典型的契约,对患者来讲,他往往在情感上也不信任该医生了,那么双方都不情愿了,医生还继续为其治疗,后果会变得更不利于双方。

    不过,医生们也不要因此忘却自己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希望医生想到,自己肩负的任务是治病救人,要比一些无理的违法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单独的医患关系不能扩至其他医生,这样是限制患者的权利。

    近年来,中央多部门联合发文打击涉医违法行为,早已表明高层打击医闹的决心,但政策执行不够到位。在面对医闹时,**常常出于稳定考虑,希望医院与患者调解,以赔偿换取息事宁人。而警方为避免引发**,常不愿介入医闹事件。

    前述岳阳医生发出拒诊倡议书后,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内部人士透露,岳阳市**对于易峰发布倡议书的行为“非常恼火”,认为“给**带来很大压力,极不理智”.

    超道德要求医生并不现实,那是神,不是医生。在当下环境下,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不受尊重还受到贬损,甚至在被伤害后社会还有人认为伤害医生有一定的合理性。医生也是人,需要有职业荣誉和人身保障,在两者都得不到时,他们才发出“拒诊”倡议。一个地区医生执业环境没有改善,医闹环境没有改善,类似的“拒诊”倡议或许还会出现。

    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阵痛,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化解。医患**一旦发生,裹挟着各种情绪,事件的处理往往剑走偏锋,很难步入正轨。因此,利用微博及时公布事件真相,从源头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其实是给医患**的潜在发生设置了“过滤网”,确实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手段,您说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