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肾内科医学进展 > 痛风性肾病形成机制

痛风性肾病形成机制

2013-12-04 09:49 阅读:1956 来源:医学论坛 作者:江* 责任编辑:江帆
[导读]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酸长期沉积于肾脏,可造成肾实质损害,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最近有文献报道,在新西兰因痛风并发症弓I起的住院患者生存率低于因痛风引起的住院患者,其中肾脏并发症占16%~27%。

  文章来源: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丁健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酸长期沉积于肾脏,可造成肾实质损害,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最近有文献报道,在新西兰因痛风并发症弓I起的住院患者生存率低于因痛风引起的住院患者,其中肾脏并发症占16%~27%。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由痛风所致者占0.6%~10.0%。据Zollinger统计,经尸解证实痛风患者肾脏病变发生率为100%。因此,痛风弓I起的肾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高尿酸血症(HuA)导致肾脏损害的类型

  痛风性肾病的病理基础为HUA。HUA肾损害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型,即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上述3种类型在痛风性肾病中均可见,痛风性肾病又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急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肾小管内,肾小管腔被尿酸充填、堵塞,导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常见于继发性痛风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多沉积在肾髓质弓{起,常见于原发性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在原发和继发性中均可见到。

  痛风性肾病可能的形成机制

  1、HUA是痛风性肾病的基础

  HUA可通过破坏肾脏自我调节机制导致高血压、蛋白尿,从而加重肾损伤。多项研究均表明,尿酸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导致肾脏损伤。目前已明确发现高尿酸引起痛风肾的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及环氧合酶2(c0x一2)系统的激活、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因子。

  2、 RAS及COX一2系统的激活

  动物实验证实,高尿酸可以增加正常大鼠球旁细胞肾素的表达,人类的血尿酸水平与血浆肾素活性有关也已被肯定。高尿酸激活RAS,导致系统性高血压及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最终至肾损伤。此外体外实验也证实,血管紧张素II可以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COX一2的表达和前列腺素的产生,进而通过血栓素A2(TxA2)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阻断RAS和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及TxA2拮抗剂均可显著降低尿酸诱导的增殖反应。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