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局中人的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抖音有这样一则视频:
重庆涪陵区一对夫妻带孩子去涪陵中心医院儿科检查黄疸,孩子的血型报告是“A”,接诊的王医生看到这报告后,又给孩子开了一个血型检查,检查费10元。
谁知,因为这在重庆吃一碗粉都不够的10块钱,给王医生带来了大麻烦,孩子父母到当地卫健委和市长办公室将王医生举报了,举报理由是王医生过度医疗。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因为他们问过医院的另外一名专家得知:孩子母亲是A型血,孩子确诊为黄疸的话,无需再检查孩子的血型。
但王医生明知孩子母亲是A型血,还给孩子检查血型,这不是过度医疗吗?
因为这10元钱的检查费用,孩子家长不停地到医院纠缠王医生,拍视频,指责她没有医德,乱开单子。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看到这视频时,我只想问一句,10元钱的过度医疗,请问这是看不起医生,还是你孩子的命不值这10元?
王医生看了孩子的血型报告后,再让去测血型,可能就是想进一步排除Rh血型的可能。
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般只要观察,无需治疗,7——10天左右就能消退(早产儿除外)。
而病理性的考虑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0型血母亲,生出的A/B型血宝宝。
但如果孩子的母亲是传说中的熊猫血——Rh阴性A型血,而宝宝是Rh阳性的话,发生溶血的机率也非常大。
因为当Rh阴性的母亲所怀胎儿为Rh阳性时,其D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出现溶血。此时胆红素会大量囤积,产生新生儿溶血症,其症状体现也就是我们说的黄疸。
这样解释能懂不?
综上所述,王医生错在哪里?想要咬人一口时,也需要考虑一下后果,这样无端指责,就不怕打自己的脸吗?
在这里,我也想要告诉各位同仁,以后当着患者的面说话时需要小心谨慎点。不管是讨论病例也好,还是单纯发表自己看法也罢。我们都应该尊重主治医生,不要无端猜测,或是诋毁(哪怕是治疗意见不合)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被患者曲解后,放到放大镜下面,无限放大,转换成矛盾,最后成为伤害医生,达到某种目的的利刃。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
这件事中有个细节,王医生被投诉,被孩子家属多次纠缠的导火索是:事发后,家属又咨询了医院的另外一个医生,医生告诉他“孩子妈妈是A型血,孩子就不用查血型。”
我想,如果没有这么一句话,这个家属应该找不能能挑剔的地方,王医生也不会被举报到卫健委以及市长办公室。
王医生的遭遇,并非个例。
之前就有同行(为了方面描述,下文称其李医生)和小编分享过自己“糟糕”的经历:
一天晚上急诊值班,李医生遇到一个之前在本院看过病的病人来找茬。因为几天前,患者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就诊,一翻检查下来,没发现什么问题,就回家了。
后面因为妇科方面不舒服,就去了医院的妇科就诊,当时妇科医生给做了常规的抽血检查后,发现有点问题。为此,患者去了当地的三甲医院就诊。
谁知,在就诊的过程中,三甲医院妇科的某位医生当着患者的面直接说了一句“这个检查对患者影响很大。”
这下,患者着急了,夜不能寐,身体不舒服就觉得是和李医生他们医院的检查有关。于是到李医生所在的医院大闹,找医生讨要个说法。
这样的无理取闹,让当时在妇科门诊的医生很恼火,直接怼了一句:就抽了你一管几毫升的血,请问影响到你什么了?
被怼后,患者终于熄火了。
这样的情况,又岂止王、李两位医生经历过呢?
看病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想法,治疗的侧重点自然就不一样,不能仅看表面现象,就去评论谁的对错。
若是站在自己的治疗角度,去评判同行的治疗,这样不仅不能体现你的专业,还会进一步恶化医患之间的信任,增加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负面印象。
轻一点的,就像李医生分享的那样,患者自知无理,熄火了;重一点的,就像文章开头王医生的经历一样,被人拍视频发到网上讨要说法,被投诉到相关部门,上班也被纠缠,不得安宁,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王医生本人,连带医院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单凭一则片面的视频,大家都有同一个心理,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在当今的社会,医患和谐真的很重要,也很难得的,身为局中人的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共勉!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