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痛惜!又一名年轻医生离世

痛惜!又一名年轻医生离世

2021-07-03 08:19 阅读:12527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比起工作技能,最重要的是.....

又一名年轻医生离世.....

 

近日,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河南许昌市一名男医生,在游泳馆游泳时,不慎滑倒,跌落到泳池,因没能及时施救,溺水而亡。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名男医生下水不到半小时后,往岸边游去,想要休息一会,但正当他准备上岸时,脚底突然打滑,直接摔了下去,在水里苦苦挣扎了近一分钟后,不幸溺亡。

 

而此时,在岸边离溺水医生仅2米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的玩着手机,并未发现异常。


 

直到这个医生的朋友游过来时发现了不对劲,用双臂用力的将医生撑出水面,呼叫工作人员过来帮忙,工作人员才知道出事了,随后进行施救,并叫来了120,但男医生最终还是抢救无效,遗憾离世。

 

因医生游泳而发生的悲剧事件并不常见。很多时候医生忙于工作,想要健身必须用力“挤时间”才行。

 

近几年,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因游泳而导致死亡的悲剧小编只发现了两起:

 

2018年的一天,在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和丈夫在一家游泳馆游泳,结果女医生疑被一13岁男生摸了屁股,遂要求男生道歉,可对方不仅拒绝,还朝她吐口水。女医生的丈夫就冲过去教训了几句,且将男生的头按进了水里。

 

男生的家长得知后不乐意了,双方闹到报警。事发次日,男孩家属分别到女医生和女医生丈夫单位去闹,要求除去他们的公职和党籍。与此同时还将此事,通过编辑后,制作成视频发送到网络,引发了**。

 

大量不明真相吃瓜群众,开始各种抨击辱骂女医生,5天后,不堪重负的女医生在车里服用大量药物自杀,抢救无效身亡,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35岁的夏天。

 

2017年的一天,也是发生在四川,四川某人民医院的一位高级职称还未退职的63岁医生,在游泳起水后跑了两圈,倒地身亡。后据了解,该医生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

 

女医生事件是因为与人产生摩擦造成的意外事件,但更多的是游泳溺水的悲剧。

 

游泳溺水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沉重又窒息的话题,特别是在每年的三伏天,气温炎热之际,游泳无疑成了人们最爱的休息放松运动之一,所以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不慎发生溺水事件,应该如何急救呢?

 

一:发生溺水,如何急救?

(一)水中营救

1、旁观者响应:旁观者在初步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旁观者在尝试营救时也易于发生死亡,通常见于冲浪或急流水域。只要有可能,旁观者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告诉溺水者试图接近递给的救援设施(如木棍或衣服),如果溺水者离岸不远那么扔绳索或漂浮救援设施也是可行的。

 

图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如果不得不下水营救,可借助于浮力救援设备或船接近溺水者。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千万不要一头扎进水里去救人,因为这样一来你可能失去与溺水者保持视觉接触,并且有可能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

 

图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2、受训人员响应:受训人员通常接受过训练,并且团队协作,拥有专门器具进行搜寻与营救。当营救花时间时,团队通常会先评估溺水者存活的可能性。基于这一点,ILCOR也作了相应的回顾,总结如果溺水时间少于10分钟,那么溺水者有利结局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如果溺水时间超过25分钟那么有利结局的可能性较低。年龄、EMS响应时间、淡水或咸水、水温、目击状况对于溺水者的存活判断并不可靠。冰水中发生溺水可能会提高存活时间,因而需要延长搜救时间。

 

(二)水中复苏

受训人员在漂浮救援设施的支持下可实施水中通气。冲浪救生员在深敞水区发现无反应的溺水人员时,如历经培训则在将溺水者移上岸边或救援艇前可实施水中通气,部分溺水者对这一措施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营救员需根据事发情况(如海面情况,到岸边距离,是否有救援船或直升机等)决定尽快将溺水者带往岸边而不需要进一步的通气,或者继续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到达接管复苏。有研究表明第二个选项对于溺水者的存活率更高一些。

 

4、移离水中立即将溺水者移离水中。溺水者发生脊髓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不是浅水跳水、使用水滑道、滑水运动、风筝冲浪、赛舟,那么无需实施脊柱防范措施。如果溺水者无脉搏、无呼吸,在限制颈部屈曲和过伸时尽快将其移离水中。

 

二.关于溺水相关问题解读,应该控水吗?

(一)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与急救措施:

1. 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span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二)溺水者心脏骤停,C-A-B还是A-B-C?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最重要的更新是将复苏的急救顺序从A-B-C改为C-A-B,甚至提倡单纯胸外按压,而何在溺水心脏骤停者却推荐A-B-C呢?

 

图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根本原因在于溺水是窒息缺氧性心脏骤停,供氧是首要目标,因而采用A-B-C顺序急救。

 

在院外心脏骤停人群中大部分是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前体内尚有充足氧合,部分甚至存在濒死喘息也能提供部分通气氧合,此时维持基本循环供给大脑血供是首要目标,因此采用C-A-B急救顺序。

 

单纯胸外按压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心源性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单纯胸外按压不适用于溺水心脏骤停者。这些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有专门论述。

 

(三)溺水者复苏,人工呼吸很关键

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随后2次人工呼吸,继之30次胸外按压,随后重复2:30循环。不但首先给予人工呼吸,而且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合。

 

(四)关于控水法的认识

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如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其源于人们早期对溺水急救的探索过程。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法早已被摒弃。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明确,控水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指南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法来控水。

 

图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从溺水的损害过程我们也能看到,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而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增加死亡率。

 

实际上,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水法基本控出的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的水很难控出来。反而是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肺内水会吸收入循环,从而改善肺氧合能力。

 

总之,任何形式的控水法都是陈旧的、无用的、有害的。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将它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哦~~祝愿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

 

来源 | 综合整理自北京120急救中心、最后一支多巴胺、医护多资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