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反思医学的追求

反思医学的追求

2012-05-03 08:59 阅读:2541 来源:中国医师网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医学是什么?医院是干什么的?医生应该以什么为职责?这是干了十年临床医生的自己近来常常反思的问题。 读书以来,我更多把医学理解为生物科学中的一种专门用以诊治病痛、驱除病魔的技术。而当阅历增长后,渐渐感悟、明了医学的真实含义。我在为高精技术惊叹

    医学是什么?医院是干什么的?医生应该以什么为职责?这是干了十年临床医生的自己近来常常反思的问题。

    读书以来,我更多把医学理解为生物科学中的一种专门用以诊治病痛、驱除病魔的技术。而当阅历增长后,渐渐感悟、明了医学的真实含义。我在为高精技术惊叹并潜心钻研的同时,也时时对片面追求高精技术进行反省。一方面以各种高精技术为追求,另一方面也清晰看到它在各种具体应用中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适用,也并不是就能够解决病人所有的问题。

    那么医生应以什么为职责?是简单地学习诊疗技法,并在各种病患身上复制应用吗?如我们上解剖课时所面对的那一具具冰冷的尸体?面对病患,我们也只以疾病本身为目标,冷静而准确地手到病除?治病救人被简单地理解为将机器上的缺陷修理完结,其它如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病人的心理因素、家庭问题等,都完全不在常规诊疗考虑当中?

    古代将医学通解为“卫生”。李颐在《庄子。庚桑楚》的注解中,将“愿闻卫生之经”解为“防卫其生,令合道也”。对生命的呵护守卫是医学的最高宗旨与目的。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调和、以人为生命统一体进行调节颇与此理念相通。将各种疾病表现视为身体内不调和的征象之一,治疗不是以单一症状为目的,而是以身体调和为最终目的,是以有“通则不痛”等俗语,也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治疗理念的出现。

    这里不是想为中医正名,因为现代中医对上述的治疗理念也是渐行渐远,而其它的如中医现代化的步伐又让人在将它与西医平行对比时看到太多的粗陋与不足。

    现在主管的病人里恰巧有这么三位肿癌病人。由此对医学的真正含义进行思考,虽然都是负面的例子。

    一位是七十三岁的扁桃体癌放疗后复发的病人,几个月前来诊时即言明不想手术或进一步的化放疗。虽然以当时情况,我清楚即使积极治疗的预后也极可能不佳,但刚来时我还是明确地表明积极治疗的功效,以及继续推延治疗的唯一可能结局。他的家属跟我讲了其家庭的许多实际情况,病人也已知晓病情,并接受如此事实。既如此,签字后,我们便以各种保守药物治疗为手段,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诊治目的。几个月过去了,口腔内的癌肿越来越大,病人开始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全身恶液质症状渐趋严重。面对这样的病人,我常想,如果当时选择手术,他是否真有机会治愈?还是会因手术等积极治疗而在痛苦中更快地结束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而那时,他的家属是否会在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同时面对病人巨大的术后痛苦,由此后悔不已?而这些里,什么是病人需要?什么是医生需要?什么是医学需要?

    另一位喉癌病人我倒觉得惋惜。首先是因为他的年轻,只有五十出头,这是一个仍具责任且亦将要看到收获的年龄。其次是因为他的癌肿虽属晚期,但仍有一定的手术机会。再是由于他的症状主要体现为喉阻塞,平时喉气管还剩余一道缝隙让他通气,症状不明显,可一旦出现合并感染或其它因素,那条救命的缝隙会很快阻塞,一下子出现呼吸困难,生命会马上因此终止。这种生与死的猝然转换使人揪心,我们已就此种情形抢救过几次。由于他坚决不接受手术治疗,甚至气管切开这一救命的权宜之计也不接受,我们在治疗上显得束手无策。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机会渐渐失去,溘然而止的机率却在大大增加。由于病人清楚自己病情,我跟他有过几次坦诚的交谈。我跟他讲生命的可贵,老天不会给任何人以第二次机会,选择错误了就没有后悔药可以弥补。他口口声声曰看破世道,不想积极治疗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但我想应该不止这个因素。唉,目前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更多去帮助、去安慰。

    第三位病人一周前刚接受了喉癌的半喉切除手术,但术中发现肿癌侵犯范围较大,因此建议病人术后接着进行放疗。前几天跟他妻子谈这个问题时,他的妻子有些犹豫,主要是怕病人的身体接受不了,对于这种想法,我当然是积极地进行劝说。上午他的父亲来找我,明确表明不想去放疗,一是因为病人身体较虚弱,怕经受不住进一步打击,更是因为他们想以此与病魔做个赌博,以生命为赌注,复发了也是命该如此,到时他们再想办法。当听到这些解释时,我仍想继续劝说他们的想法改变了。医学是什么?医生又是什么?我们因为掌握着专业的技术,理应将病人及家属所不清楚的医学讯息充分告知,知情权与选择权是病人的应有权利,因为只有病人才知他的生命存在的真实需要。而他父亲说的以生命为赌注,实情也不及如此严重。个体生命有多种可能,病患存在有多种方式,由此的治疗方案当然也有多种选择,而未知的结果,除了依赖所谓科学与既往数据经验,谁又敢拍胸口说绝对的话呢?现在可以为了复发机率而去选择放疗,当然也可以选择在万一复发真的发生时,再去选择放疗或者大不了做个全喉切除的治疗。虽然理论上的疗效不同,但再结合病情、并发症与病人经济等其它实际情况,孰优孰劣又如何说得清?既可能是适当治疗,也可能是过度治疗;既可以现在积极治疗,也可以将来再做补救治疗。这就是提供给病人的个性化、人性化的选择空间。

    医学治疗是呵护生命健康的一种手段,我们的医学教育更多是生物学层面的教育,但从生命意义的多样与多层次性角度出发,医学治疗仅是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之一,单纯生物学上的治愈不应成为医学的全部。记得有人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帮助与安慰同样是呵护生命的手段,虽然它们没有如生物学般得以科学的光环,受到尊重与追捧,但它们同样可能给病人带来病痛的减轻,带来生命的圆满,而这,理应也属于医学追求的范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