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救命药其实并不贵,“一支鱼精蛋白的出厂价为8.5元,而招标价是11.5元。”某医药公司消瘦人员表示,缺货的直接原因在于原料供应的短缺。据悉,目前国内只有三家企业拥有生产鱼精蛋白的生产批文,分别是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旗下的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以及多多药业有限公司。其中,只有上海第一生化在持续生产。
为什么这种“廉价药”会如此稀缺呢?况且,鱼精蛋白每年的需求量并不大。据上海第一生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向青岛一家供应商采购原料,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出于安全监管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开始自己供应原料。另外,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对药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原料的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根据相关规定,经过3个月的考察期后该药才能批量生产,所以耽误了供应。”
10余年来,鱼精蛋白的价格没有调整过,而企业成本却都在持续上涨。
患者:“这种药既不难做,又不贵,为什么买不到?”
医院:“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买不到。”
药企:“啊!全国就我们一家在做这种药!”
这样的好药为什么只有一家企业在生产?“10多元的售价维持了几十年,这期间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经销成本等无一不暴涨,导致利润越来越薄,药企自然缺少生产积极性。”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该企业2007年就拿到了鱼精蛋白注射剂的生产许可,但一直没有生产,原因有三:“一是鱼精蛋白注射剂是医保目录药品,有最高限价,利润空间太小,甚至不够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其二,鱼精蛋白注射剂的原材料是太平洋深海鱼,这种鱼的成熟期在四五月,受自然条件约束和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三是鱼精蛋白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是非终端灭菌的无菌产品,对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很高,生产这种药非常不划算,几乎是没有利润或者入不敷出。”据了解,10余年来,鱼精蛋白的价格没有调整过。而企业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却都在持续上涨,企业生产处于无利可图的状态,只有停产。
这个药已经停产两年了,别说南京,就是国内也基本上绝迹了。
“救心药”鱼精蛋白的告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虽经有关部门协调厂家又恢复了生产,但类似的事件仍在不断发生。
2007年,因为廉价的凝血因子Ⅷ严重短缺,导致大量血友病患者一药难求,至今凝血因子Ⅷ供应仍不宽裕。此外,每瓶2元的心得安片、每支3.6元的西地兰针剂,以及每支1.7元的鱼石脂软膏等均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2011年12月中旬,南京的管先生为了一种名为“醋氮酰胺”的药,跑遍了城里大小医院和药店,但仍旧没有找到。更让管先生着急的是听到这样的一个消息:这个药已经停产两年了,别说南京,就是国内也基本上绝迹了。
南京某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说:“这个药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了。这个药主要太便宜了,而且用的病人太少。”据悉,这药一瓶100片装只卖1块多。有业内人士称,这种药药店不会卖,医院不会进,厂家更不愿意生产,利润已经低到一个令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平均一粒药才几分钱,连正常的物流运输成本都赚不回来。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