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曹聪/文
题记:医学需要情怀,所谓的情怀就是你看不到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做。
手术室被称为不见阳光的地方,带来光亮的是一盏灯,叫无影灯。
那里还有一群人,一群为了不相识的生命与死亡之神拼力拉锯的人,一场下来可能十来个小时。
任何一台手术都有生命风险,只要稍微懈怠,一个生命,几个家庭的幸福就此结束。
他们,所做的,只有天能看到。
(他把血袋搂在怀里:求求你,快点升温)
患者需要大量用血,前面的血浆快输完,要输的血细胞温度上不来。
平常都是用手暖,轮流用手暖,眼看来不及了,他一急把从冰箱拿出来温度只有4度左右的血袋搂在怀里。
他身高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瘦瘦弱弱,工作不到两年,在大家眼里还是个孩子。
他叫张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
手术进行4小时急需血,温度低他把血搂在怀里
据该手术室负责人王苏回忆,这个患者是多发骨折,正在为其紧张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因为手术困难,从2月26日22时开始,一直持续到27日2时手术还没结束。
也就是说,事发时,已经持续4个小时。
这个患者需要输入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但是血细胞都是保存在冰箱里,温度为4度。为了保证质量,从冰箱取出后要求在规定时间用完【取血后半小时内要把血液输入患者体内,200毫升血浆要求一小时输完,两个单位红细胞要求4个小时输完】。为了让输入患者体内的血细胞温度不太低,如果不着急就放置手术内等其升温,如果比较急他们一般用手轮流暖。
(见惯了生死?更懂生命的神圣)
但是这个患者因为失血较多,必须大剂量输血,无论是放置室内还是用手暖都来不及。眼看着前面的血浆要输完,张润急了,拿过要输的两袋血细胞直接抱在怀里。
为了尽可能增加和身体的接触面前,他坐那,佝偻着腰。嘴里的话是:求求你,快点升温,快点升温,救命呢。
收获七十个赞,见惯生死更懂生命伟大
因为张润年龄最小,平常大家都把他当做孩子,他的举动在年长者看来有点逗乐,一位麻醉师,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就随手拍了下来。事后发给王苏,王苏又发到了朋友圈,瞬间收获七十多个点赞,数十个评论。
(朋友圈刷屏,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王苏说,开始没想那么多,但是事后在朋友圈再看到时挺感动的。但是这样的事在手术室经常发生,甚至很平常。
比如他们收治一位皮肤溃烂后恶臭的患者,大夫做手术时戴了两层手套,回家后孩子一见面就闻到了臭味,下次再接这个手术,没谁推脱和嫌弃。
比如夏天收治的皮肤感染伤口腐烂因为天热长蛆的患者,他们把蛆一个个挑出来,两眼睁圆,看着蛆。
遇到急诊手术,患者肠管肌肉松弛等,大便失禁,整个双下肢到处都是粪便。医务人员不顾分工,而是紧密配合处理。早已经习惯了。
一个习惯了,是最好的解释。
(朋友圈刷屏,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编后:
记者对采访过程中的一个词“随手”印象特别深,我没追问,她也不是“随口”说,在手术室工作,无论做什么家属都看不到,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也不会感觉到。甚至可能记不清都有谁参与了。
有一个词,叫慎独,很适合手术室的工作状态。
是的,慎独。
你看到看不到,我都尽力尽责。
你表扬不表扬,我都不遗余力。
……
(原标题:急需输血温度低,河南1.6米的年轻大夫把血袋搂怀里:求求你快点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