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兰溪康复医院“医养结合”区的房间里,两张单人床赶紧整洁,电视、空调、吸氧器、吸痰器等设备一应俱全,还自带卫生间,坐便器、凳子、泡脚桶都是新的,墙壁装有扶手。
与许多养老院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还能享受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医护服务:医生每天给老人测血压;护士送药到床,看老人服下肚;护工隔三差五帮老人洗澡。
兰溪康复医院是金华市尝试“医养结合”较早的医院之一,前来住院养老的人络绎不绝。
以“养”带“医”是新路
通俗地说,“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医疗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区别于单单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
兰溪康复医院原为黄店镇中心卫生院甘溪分院,有84张床位,其中42张床位已被改造成“医养结合”专用床位,其余42张床位仍作为普通医护病床,提供给住院病人。
“老人的年龄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不可避免有一些小毛病,如果一点小毛病就送医院,肯定会给家庭增加负担。”兰溪康复医院院长董海清说,他们探索了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模式,为老人提供托管、养老、***、康复和医疗护理等服务。
早在2002年,当时的黄店镇中心卫生院甘溪分院就开始探索类似“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但由于没有经验,走过许多弯路。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3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对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医养结合的方式、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作出规定。在黄店镇党委**的支持下,兰溪康复医院去年开始对陈旧的卫生设施重新装修。尽管每张床位每月收费1500——2500元不等,仍有许多人前来医院咨询。董海清说,大家看中的是一举两得的回报。
像兰溪康复医院一样,金华市已有一批医院、养老院开始试水“医养结合”.金华老有所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婺罕认为,随着金华市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养老产业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以“养”带“医”拉动原有的医疗资源更加合理配置,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子。
三大问题阻碍产业发展
调查中,多位业内人士坦言,虽然“医养结合”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怎样提高回报率?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引入社会化力量就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如果抛开其他问题不考虑,建个医务室肯定是好的。”义乌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规模不大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务室不大现实,毕竟要考虑到场地、设施、人员工资等问题。还有一个顾虑是,老人的毛病多而复杂,仅有一两名医生的医务室能承担得起吗?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建了医务室就等于给自己揽了责任,如果其间出点问题,养老机构肯定脱不了干系。
二是人才如何引进?
记者走访金华市多家养老机构发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除专业护理外,心理慰藉、老年教育、文体活动、社会融入等诉求也越来越高,但与之匹配的人才却难以引进。
“社会都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人还是不多。”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詹霞坦言,从事养老专业服务的人员,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与所担负的责任和专业需求难以匹配。该中心有883位老人,其中85%以上有慢性疾病,但是招护理员难,招医生更难。
詹霞对一些医护人员做过调查。他们表示,哪怕是留在小医院,也有利于未来的提升,可是在养老机构却看不到发展前景。
三是基础如何提档?
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标准,养老机构医务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40平方米,养老机构护理站建筑面积应不少于30平方米。记者发现,金华市多数养老机构功能多限于“管吃管住”,基础设施也不到位,想找一间像样的房间作为医务室都很难。
同时,养老机构的执业资格、医生执业范围等也制约了“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难题如何***
据市民政局统计,2013年金华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8.51万人,占总人口的18.7%,高出全省0.08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8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6%.据民政部门抽样调查,金华市空巢老人比例接近50%.
在今年市“两会”期间,“医养结合”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市人大代表金尔升建议,应加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培养。一方面可以在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老年养护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为医养结合模式培养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养护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老年养护队伍之中。
“养老院里看不了病,综合医院养不了老,如今这样的矛盾日益突出……”市政协委员郑池爱说,目前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量普遍不足,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另一个现实是,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郑池爱建议,推进医疗和养老机构“联姻”.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联合运行,支持各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定期选派名医坐诊,建立养老机构危重病人的转诊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度医疗合作,利用闲置床位和医疗资源提供养老服务。
郑池爱还建议加强医保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医保报销的制度门槛,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要列入医保定点范围。放开病种限制,针对养老人群各种慢性病及高龄失能老人需要长期住院的现状,研究制定符合养老机构实际的医保报销制度,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便捷对接。
据了解,金华市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积极***“医养结合”难题。去年底,金华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多项利好政策将惠及民办养老机构。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正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创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目前已有几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