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急诊科女超人”,华裔急诊科主治医师Leana Wen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文章,指出自从她发起披露利益冲突运动以来,受到了许多同行的反对。她引用大量研究,证明医生公开与企业的经济往来,不但有助于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而且能提高医生的自律,帮助医生重塑职业精神。
Leana Wen首先列举了她所受到的指责。同行们有的称其“荒谬”,有的认为她侵犯了隐私,甚至有的对她进行辱骂。这是因为她发起了一项名为“谁为吾医”(Who's My Doctor)的运动,号召医生通过专门的网站(<http://www.whosmydoctor.com/>),向公众公开自己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Leana Wen引用了一系列研究,指出美国有94%的医生与药品或医疗器械公司有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影响研究结果,以及医生的诊疗处方。尽管医生在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上会进行利益冲突披露,但没有强制要求医生必须向患者披露。另外,医生的收入也受到他们所采取的诊疗措施的影响,这导致美国每年产生巨额的不必要医疗费用--7500亿美元。
Leana Wen分析了很多医生反对她发起的这项运动的原因,并一一进行反驳。
首先是许多医生担心公开后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Leana Wen引用了一些研究结果,指出公开透明只会增加患者的信任,改善医患沟通。此外,如果医生担心公开某种关系会失去患者的信任,那么他就应该避免这种关系。
其次是有些医生担心“患者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Leana Wen认为这是“家长主义的观点”,“是旧时代的产物”,她认为患者在选择医生时应该得到相关的信息,来做出决定。
《医学界》编辑访问了Leana Wen的个人网站,发现Leana Wen通过自己的个人网站和“谁为吾医”活动的官方网站,披露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情况。她的收入95%来自临床和科研工作,4%来自为一些医院讲课的费用,1%来自她出版的书籍和为杂志撰稿的稿费。
在中国,也有媒体报道,一些医生因为反对过度医疗而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由于中国的大众媒体从业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和医学知识,使得这些报道的可信度打了折扣,因而得不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来自中国长征医院的Nian-Cun Qiu等医生在BMJ官方网站回复Leana Wen的文章时指出,中国医患关系恶化,固然与医生的“灰色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患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增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一些不适当的规定;技术进步导致对医疗设备依赖增加,部分医生缺乏医学伦理和责任感;媒体误导;司法机关处理医患**时只考虑维稳,不考虑对错。
参考文献:
Leana Wen. Patients can't trust doctors' advice if we hide our financial connections with drug companies. BMJ 2014;348:g167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