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患矛盾的产生原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院长杨秉辉认为,医患矛盾一部分产生于公众对医学的误解,“医学是一门 有缺陷的科学,医疗不是万能的,且风险极大。针对大量常见的慢性病,医学能做的只是照顾、减轻病人的痛苦,并尽量延缓其寿命 。公众对医学应该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宽容。”
专门做过医患关系研究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则认为,医患矛盾在中国是特殊的社会问题,与各种矛盾交织并存 。他强调,解决医患矛盾,首先是要排除干扰、看清事件的本质属性,比如,有的病人家属去医院里闹事、设灵堂、烧纸钱,甚至是 杀人,这其实不能简单定性为医患矛盾,这已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对于如何化解医患矛盾、解决医闹**,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守钧提出,要尽快建立医疗社工制度,增进双 方理解与信任。他建议,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引入第三方医疗社工,及时对医患矛盾进行协调和化解,增进双方理解、保持信息的畅通 。“当然,作为第三方,他们首先要公平、***、公正,因此,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医患关系紧张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医学伦理的缺失。多位学者提到,要加强针对医学院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只有具备了人文精神,才能对病人真正地了解,更好地治疗。”胡守钧说,他从医患双方的共生关系出发,提出既要加强医生的职 业道德,也要加强患者的公民道德、尊重医生。
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学者们希望医患双方在追求各自权利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自身责任,要守住社会道德的底线。葛剑雄说 ,“既然医患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特色问题,那么**应履行自己的责任,医院和公众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守住各自底线,排除复杂 干扰,最终进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