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腔科医学进展 > 我国发现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间质共同靶点

我国发现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间质共同靶点

2014-03-03 11:12 阅读:1213 来源:生物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不是由肿瘤细胞***完成。肿瘤细胞、周围微环境以及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利于癌细胞生长和逃逸免疫攻击的背景,因而提出把肿瘤放在微环境中去进行研究。

    来自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些有效的肿瘤-间质共同靶点。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2月20日的《癌症研究》杂志。

    四川大学是这篇论文的第一研究单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梁治博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梁博士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 Bio***rmatics等期刊上。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肿瘤之一,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排位第六,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为第三,而且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有300,000例新口腔癌病例出现。口腔鳞状细胞癌好发于亚洲的中部和南部,与病毒感染、理化**(吸烟、饮酒等)、致癌病毒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高转移性口腔癌,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对其治疗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肿瘤转移是口腔鳞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不是由肿瘤细胞***完成。肿瘤细胞、周围微环境以及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利于癌细胞生长和逃逸免疫攻击的背景,因而提出把肿瘤放在微环境中去进行研究。周围间质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的关系常被比作“种子”与“土壤”.深入了解癌细胞与周围间质微环境之间的复杂互作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潜在的治疗干预新靶点。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称为“共同靶点干预”的新概念:通过同时作用于肿瘤和间质的相同靶点,获得双向破坏效应,从而有可能改善癌症治疗。为了实现这一概念,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系统生物学策略,结合实验与计算结果来鉴别潜在的共同靶点。通过数轮鉴别,研究人员发现了GF-b receptor III (TβRIII)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个上皮-间质共同靶点。在口腔癌上皮细胞和邻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同时干扰TβRIII可有效抑制体内的肿瘤生长,并证实这种方法优于在任何一种的细胞类型中单方面干扰TβRIII.

    这一研究表明了通过同时考虑癌细胞和其邻近的间质有强大的潜力鉴别出一些治疗靶点。将这一CTP概念与常规发现靶点策略相结合为未来开发出靶向性的癌症组合疗法提供了一个框架。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