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在蚊子的免疫系统里,有一个重要的“***”——粒细胞。当粒细胞发现蚊子血液中有外来异物时,它们就会行动起来,要么亲力亲为杀死异物,要么发出信号,调动其它细胞来完成这项任务。而研究小组发现:和乙组蚊子相比,甲组蚊子体内的粒细胞数要高出2倍。
研究小组怀疑是由于肠道细菌的作用使得粒细胞会增多,因为疟原虫会削弱蚊子的肠壁,这会导致肠道细菌进入体内,原本没有肠道细菌的部位出现了肠道细菌,这可能会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粒细胞。为了检验他们的推测,研究人员重复了实验,但给蚊子饲养能消灭肠道细菌的抗生素。这一次,甲组蚊子的粒细胞数没有增加,其死亡数也和乙组差不多。“事实上,甲组蚊子针对疟原虫的免疫反应很可能是免疫系统阻止细菌处于错误部位上时所造成的间接效应。”巴里拉斯·穆里说。
这种推测给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疫苗思路:利用肠道细菌为蚊子设计一种疟疾疫苗,避免蚊子感染疟疾,从而中断疟疾的传播。他们将感染疟原虫的蚊子血清(已去除其中的粒细胞)注射到正常蚊子体内。研究小组称:注射血清后的蚊子,即使饲养了感染疟疾的鼠血后,其感染率明显下降。巴里拉斯·穆里说,血清中可能存在一种因子,这种因子可以**粒细胞的产生。如果能仿制这种因子,喷洒到蚊子身上,就可以使蚊子对疟原虫具有免疫力,避免感染疟疾,不再成为疟原虫的携带中介,从而中断疟疾的传播。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