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患关系高度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产生的医患**不断。医患**的***往往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说治疗效果只与医术好坏有关还好办,困难就在于治疗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说患者的配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早早就观察到了齐桓公身患疾病,并多次提示,但齐桓公自我感觉良好,置之不理,甚至还认为扁鹊贪图名利。所以,《史记》在这段记载后,提出了“病有六不治”的观点,意为六种情况下医生是无能无力的。这六种情况分别是:
其一“骄恣不论于理”,所谓“骄恣”指自高自大,不相信医生,唯我独尊,没有办法讲道理;其二“轻身重财”,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身体健康;其三“衣食不能适”,指对服饰、饮食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其四是“阴阳并,脏气不定”,指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其五是“形羸不能服药”,指某些身体极度羸弱,无法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其六是“信巫不信医”,只相信鬼神巫术,不信任医生。
虽说医者仁心,不能见死不救,但是不论怎样,“六不治”的原则确实反映了医疗的复杂与精微,也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医家的不易于辛酸。其实,就医疗过程中各种医生难以把握的因素而言,其中涉及患者的颇多,古时候如此,现今社会更是如此。
如今广为诟病的“过度医疗”,难道医生仅仅是为了创收吗?更多的还是自我保护而已!
面对高难度手术,许多医生不愿意做,难道仅仅是因为技术难题或成功概率小吗?更多的还是因为担心手术失败,患者讹上自己或是医院。
从古代的“六不治”到如今的“过度医疗”,如果从医生的层面来看,多少带着一些自保的无奈意味。但从患者的层面看,这些准则又何尝不是医生对患者的谆谆告诫呢?医患本不应对立,疾病才应是两者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