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一个笑话引发的医患风波

一个笑话引发的医患风波

2012-02-02 10:13 阅读:4765 来源:新浪健康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1月31日上午10时许,网友@William好勤奋在微博发布手术非常成功,但是病人死了,哈哈!,并配发了身着淡绿色手术服的**照。微博发出后被许多网友截图转载,随后引发关于医德的强烈谴责。网友@梁春华Gordon

 

                                      男子微博称“手术非常成功 但是病人死了”

    事件回放:

    1月31日上午10时许,网友@William好勤奋在微博发布“手术非常成功,但是病人死了,哈哈!”,并配发了身着淡绿色手术服的自拍照。微博发出后被许多网友截图转载,随后引发关于“医德”的强烈谴责。网友@梁春华Gordon评论说:“它以为删了就没人知道了!医生和畜生就差一个字!”随后引起大量网友声讨,并呼吁启动**。

    各方观点:

    医生哥波子(微博):就“手术非常成功,但病人死了”这句话来说,专业评判与民间看法是有差距的。手术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过程的评判,而不是疗效结果的评判。打一个比方不知恰当否:卫星发射成功,是对火箭的评判。至于卫星的寿命如何,是卫星本身的事。手术成功,病人不能存活下去,影响因素很多。就本事件而言,还得了解其全过程。但是不管博主是不是一位医生开这样的玩笑都非常不妥。

    网友人心道:手术成功是有生有死,全过程是还得了解。但该医生不应该用微笑来发“手术成功病人死了”此信息。

    网友Ningxi-Yang:我觉得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是病人死了这个结果,是态度。众人激愤是因为这个中间有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至于病人术后死亡的问题,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微博): 认真翻看了一下评论,图片漏洞很多,尽管一些网友很客观的解释说明,但大多数网友还是把这条微博当真了。这个玩笑并不好笑,这个玩笑很伤人!

    红姐SH:脆弱、敏感、紧张的医患关系再经不起一句××话……如果,这个无良玩笑放在日本或美国,会引发全民暴怒吗?相信大都明白是无聊少年的恶作剧罢……国人道德素质和责任感急需提高……

    爷们儿眼见为实(微博):这年头无论怎样侮辱和谩骂医生好像都是可以理解的事。似乎连基本的底线也不需要了。稍微深想一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难道我们这个社会在对待医生时只剩下了动物体内那些原始的残忍本性吗?那医生会拿什么回报给社会呢?

    最新调查:

    调侃之语确系电影台词

    事发后不久,@William好勤奋在微博上道歉并解释称:“开句玩笑反响那么大!我又不是医生。”并将微博改名。经查询,“手术很成功,但是病人死掉了”出自1995年的香港电影《流氓医生》,是剧中梁朝伟所饰医生刘文的一句台词。

    梁春华Gordon发表声明

    2月1日下午,@梁春华Gordon发表声明称,其前一天发表评论并非针对医生职业。

    前车之鉴:

    2011年8月:医生因患者名字有趣拍照发微博后引来争议

    一名患者名叫“姚钱树”,医生觉得有趣,就将其诊治单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并称该患者“人家手机铃声就是我是一棵摇钱树”。

    市民质疑医院随意泄露患者隐私。院方证实,此事确系该院一名实习医生所为,已经令其将微博内容删除。

    特别提醒:虽然患者的名字有趣,诊治项目也不是很敏感,可毕竟侵犯了患者的隐私。如今手机拍照和手机上网太普及了,特别是手机能上微博这一新趋势可能引发的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2012年1月:医生为科普爆料有“处女孕妈”

    “患者足月入院分娩,竟是处女!说同房太疼,老公就在门口蹭蹭……事实告诫我们,边缘性行为都不安全。春节到了,牛郎织女多了,要避孕千万不要相信在外面的鬼话!”这是北京协和医院章蓉娅医生发的一条微博,一时间该微博吸引了数万网友围观。众多的评论中,绝大多数网友表示此事有些不可思议。“讲医学病例怎么就跟讲黄段子似的?太威武了!”网友“蘑菇小姐”等这样评论道。不少网友也表示有同感。

    特别提醒:虽然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微博是私人的“地盘”,但将患者最隐私的生活发到网上还是有些不妥。病人信息被擅自发到网上被众人品评,不管有没有暴露姓名,病人看后一定会感觉别扭。

    2011年2月:护士发微博抱怨深夜收尸 盼病人等其下班再死

    “测试人品的时刻到了,有个病人的血压一直在降,半夜很可能要起床收尸,这大冷天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等我下班在(应为‘再’)死啊……”

    2011年2月22日晚,一则微博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这条微博提供的截图中,疑为汕头某医院女护士的博主在自己的微博中,对病人生死相当冷漠,一心只盼着下班,并称病人开始吐血不关自己的事。

    特别提醒:“请敬畏生命。人活一世决定不了自己的寿命长短,但是至少在死的时候要有尊严。在医患关系脆弱的今天,出现这样的护理人员让人遗憾!”网友说。

    医生如何减少微博“副作用”

    “医生在微博上讲话,要慎之又慎。”拥有6.3万风湿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教授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医患地位不对等,医生的片言只语,往往成为病人的金科玉律。“有些年轻医生,有爱心、少经验,常在微博上直抒己见或草率判断,易使自己和患者陷入被动。”

    这位曾经的大夫现身说法,建议医生微博要掌握“四不”技巧:一是只介绍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知识,不看病开药方;二是涉及病症判断,要列举出多种病发可能,供患者了解,不主观臆断;三是涉及用药,只说这一类疾病的常规用药,不直接推荐某一种药;四是涉及开药方,坚决拒绝,不能心软。“再有,万一说错话,要及时更正,诚恳道歉,不能强词夺理,败坏医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