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 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高血压防止应符合循证医学原则
高血压治疗益处首先来自降压本身,治疗达标是关键
治疗决策应着眼于患者整体危险度而非仅仅血压本身
控制收缩压重要性不低于舒张压,收缩压控制在50岁以上者可能更重要,且更困难
不仅血压控制,靶器官功能和组织保护与异常的逆转,有着重要意义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共识
完整,正确的资料采集及血压测定是个体决策的重要基础。
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防止的基础与有效措施。
药物治疗应全面结合总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多数尤其高危患者常不是对某药,而是某一组(联合)药物的适当选择。
增加患者依从性,调动一线医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关于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降压益处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各类降压药物均有作为初始用药或联合用药。
当高血压合并多种其他情况时,需要联合用药,单独推荐某药物作为首先,是不恰当不可行的。
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疾病时,可以参考适应症,可能存在不同附加药效血或药代动力学优势。
降压达标时关键,但单一用药仅使30%-60%患者达标。
2级高血压以上或高于目标值20mmHg以上的患者,常需联合用药。近年多数降压临床研究,多评价的是不同药物联合的效果。
固定复方原先较少临床试验证据,但较方便,有利提高患者依从性,降压有效,可选用,期望进一步评价。
有效平稳降压,24小时有效控制,可更好减少心血管事件。提出患者应尽快使用有效药物。
诊断性评估包括三方面:
1. 确定血压值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2. 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3. 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完整版下载地址:
利用简易呼吸器接于病人,按其自发呼吸的频率及幅度手工辅助呼吸,并逐渐增大挤...[详细]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病人和颅内压升高的病人,手术操作结束...[详细]